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452 大会风云人物,力压全场(求订阅)(3/8)

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超过20篇,h因子为35,与2013年入选“长江”学者……”

“龚远江汇报的主题是,全小分子非富勒烯有机太阳能电池的进展,大家欢迎!”

伴随着掌声,龚远江上台,接替了魏兴思的位置,开始汇报:

“大家上午好,很荣幸能够在大会上首个汇报,我今天主要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们课题组近一年来的一些工作……”

许秋在下面一边听着龚远江的报告,一边盯着自己电脑看。

马上就要轮到自己汇报了,许秋稍微有那么一丢丢的紧张,主要现在还出现了预期外的突发情况,他不仅要面对参会的老师们,还要面对自己的同学们。

不过,紧张归紧张,该做的工作也不能落下。

在龚远江汇报的过程中,许秋同步用电脑记录着对方讲述的内容。

龚远江一听就是经常做学术汇报的老手,语言节奏把控的非常好,之前选择把他安排在第一个出场,也是为了开个好头。

现在他们算是转型成功,搭上了itic系列非富勒烯这条顺风车,成果斐然。

龚远江一共汇报了五个工作,两篇am,一篇aem,一篇jmca和一篇acsami,是一个系列的工作,基于小分子给体材料的改性。

改性的方法和许秋优化itic系列受体材料时有点类似。

最开始开发一种材料作为基准,然后通过制备器件、实验表征时得到的反馈,对分子结构进行不断的微调。

每调整一次,就发表一篇文章。

性能提升幅度比较大,就是大文章,性能提升幅度比较小,就是小文章。

这也是应用型研究的本质,说白了,就是不断的试错。

排除开挂的因素,大佬和普通研究者之间的差别,就是大佬试错的时候成功率会更高一些。

也因此他们拿到的资源会更多一些,这样最终出成果的期望值最高。

半个小时很快过去,龚远江顺利的完成了首场汇报,在回答了台下听众的几个问题后,魏兴思无缝衔接,登台继续主持会议:

“接下来,有请许秋为大家汇报。”

“许秋是我们课题组的直博生,一年级,也是目前组内有机光伏团队的负责人,主要的研究方向是非富勒烯受体,在《自然·能源》、《焦耳》、nc、am等期刊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许秋汇报的主题是非富勒烯有机太阳能电池的进展,大家欢迎!”

许秋今天特意穿了正装,在上台前他整了整衣领。

然后,他朝侧后方的课题组成员们看了一眼,学妹回应给他一个满满的笑容,段云给他竖起了大拇指……

当他与魏兴思交错而过时,魏老师也递过来一个鼓励的眼神。

他又往远处看看,陶焱等一众同学也冲他点了点头,大多数人都没有离开。

看到有这么多人在支持他,许秋突然没那么紧张了。

“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最开始,我们设计了一种名为idt-i的分子……”

“之后,我们将idt升级为idtt,扩大了中央d单元的共轭长度,开发了一种名为itic的材料……”

“现在,基于itic的最新衍生物idic-4f,也就是刚刚被接收的《自然·能源》工作,器件效率达到13.5%……”

“最后,我们把近期的工作总结在了《焦耳》综述上,同时对机光伏领域的未来进行展望……”

许秋按照之前预定的顺序汇报,时间控制的非常好,二十九分钟结束。

当一篇篇的文章如同走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