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443 文章得到审稿人的高度赞扬!(二合一大章,求订阅)(5/5)

章,觉得写的不错,所以就没有提出太多的意见,写了一段话,直接给过了。

如果是普通研究者的话,大概率这辈子都发不了一篇《自然·能源》这样高档次的文章,现在难得审到一篇《自然·能源》,可能就会有很多话想要说,而对于大佬们来说,《自然·能源》也就只是一篇普通的审稿罢了,写的就比较随意。

大体看了一遍,审稿人1、2、4建议小改,审稿人3、5建议直接接收,最后编辑给出小改意见。

许秋对这个结果还是比较满意的,不需要补充实验。

而且这次的审稿人也都比较有节操,没有遇到要求引用文献的。

更为关键的是,审稿人的意见大多是中性或者偏向正面的。

在学术圈里,发表一篇文章,除了文章的引用量,发表期刊的档次以外,审稿人的评价也是可以拿出去秀一秀的。

比如这篇《自然·能源》,审稿人3、5都给出了非常高的评价,之后许秋或者魏兴思在给别人讲述《自然·能源》这篇工作的时候,就可以把他们的审稿意见列出来,表明我们这篇工作确实,收到了同行审稿人的高度赞扬。

其实,有些人还是挺看重同行评价的,尤其是好评。

因为审稿人通常不会选择与投稿作者有过合作发文章的人,所以一般利益不相关,甚至还有竞争关系。

这个时候,别人的差评可能不一定是真的,但别人的好评一般都是真的。

当然,许秋的文章稍微有些特殊。

首先文章的质量确实够高,七大亮点,表征全面,书写流畅,逻辑完美,几条故事线把整个工作串联了起来,实验数据之间也都可以相互印证。

而抛开文章质量不谈,他这篇文章投的是比、这样的一区顶刊,要高一级的《自然·能源》。

如果是、这个档次的文章,那同行作为审稿人,内心可能更加倾向于不让其他人发表。

因为自己的课题组也有机会发,别人的、发的多了,自己发的就少了。

而现在是一篇《自然》大子刊档次的文章,对于有机光伏领域来说,大多数同行的课题组都是无法发表的,也就不存在竞争方面的考量。

不仅如此,一篇有机光伏领域的《自然》大子刊档次文章发表,反而可以使得这个领域的整体影响力变高,对这个领域内所有研究者都是有利的。

因为各大期刊的编辑是会按照各个领域实时的热度,来决定自己接受该领域稿件比例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假如有机光伏领域火了,连带着各大相关期刊分配给这个领域的文章数量就会变多。

可能本来一期只接受两三篇有机光伏的文章,现在就变成四五篇文章,大家的机会也就都更多了。

因此,在这个时候,同行作为审稿人,内心可能更加倾向于让文章发表,竞争的对象已经变更为了其他领域的研究者。

当然,这些只是附加的因素,只代表了审稿人内心的一种倾向性,对他们做出最终审稿决策的影响可能只有5%、10%。

假如文章质量堪忧,同行们也不会无脑强行吹捧的。

对学术论文来说,质量终究是最重要的考核指标。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