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安居日辩经(4/5)
一会儿又是大众部菩萨乘,法门也各自不同,这样的修行有何用?又如何能使人信服?”一位老僧起身问道。
玄奘道:“三乘法门皆是世尊亲口所的经典,怎能没有用?”
“你这样混淆大乘,声闻、缘觉,是为谤法!”那位老僧怒气冲冲地道。
玄奘道:“经中有云,若有人此法是,彼法非。如是者,亦名谤法。”
老僧一愣,他知玄奘引用的是“圣言量”,心中不服,却也不知如何反驳,只得怒斥道:“照你这样来,这诵经、持咒、念佛也可以同时修持了?”
“贫僧认为这并无不妥之处。”玄奘平静地答道。
“你这叫夹杂!”那老僧更怒,“同时间一次修很多种法,心肯定是无法专一的。”
“大师,佛经里从来就没有夹杂这种法,”玄奘正色道,“只要依照经典来奉行,就没有问题。”
听了这话,众僧“嗡嗡”之声不绝,数人欲起来辩驳,一时间,法会变成了辩经大会,玄奘成了论主,各部纷纷向他发难置疑。
玄奘备谙众教,兼通大乘,随人发问,应答如流,并且能针对各部的偏执之,从各部自己的观点出发,娓娓道来。
如意生法师也开始提问:“法师是个行路人,理应明白,要到哪里去,当然是选择一条道路。难道还能这条路走走,那条路走走吗?”
“我们的目的是到彼岸,”玄奘道,“因此,世尊所的各种法门不是道路,而是我们的舟帆。如果我们只乘舟,遇波翻浪卷之时就会翻船;如若只乘大舟,遇狭窄处就难以通过。”
佛国之人都喜欢比喻,听了这话,大多数人已经在频频点头了。
“依法师之言,弟子可以这几个法门一起修吗?”一个年轻沙门突然开口问道。
“当然可以!”玄奘很干脆地答道,“其实,所谓法门原本就是人们后来加的,皆由戒、定、慧为宗旨,也就是,无论修何等法门皆应守戒持之,尔后观想入定,最后深入经海,最终都会成就。《圆觉经》上就有三个法门同时修的。”
“莫要听了他的邪论,”先前问话的老僧道,“你若大乘兼修,只会给自己惹来烦恼。”
玄奘摇头道:“弟子认为,学了一大堆不等于一定有烦恼;只学一种也不一定就没烦恼。大师现在不就被无明烦恼上身了吗?”
老僧听了这话,登时脸现怒容:“你这外乡人!是想用你的口舌之剑毁了迦毕拭国的正法吗?”
“弟子不敢,”玄奘合掌道,“弟子绝非与各位法师辩论争胜,只是为了澄清见解。”
“大唐法师果然辩才无碍,”圣胄法师缓缓道,“但是世尊也的确过‘一门深入’这样的话的,观自在菩萨就是个例子。”
“世尊还过‘法门无量誓愿学’,”玄奘道,“于少行生足,魔所摄持;受一非余,魔所摄持。”
众僧顿时被这句圣言量给噎住了。
玄奘接着道:“至于世尊所的‘一门深入’,明明是指从六根门头找一个来深入,比如观自在菩萨是从耳根圆入,入三摩地。大师难道以为所谓的‘一门’是指法门的门?”
圣胄法师默默无语,他觉得自己竟快被对方服了。
玄奘接着道:“其实,所谓人天乘、声闻缘觉乘和菩萨乘均是凡夫通向圣果的修行之路。乘是大乘的基础,而大乘的心量和境界则是乘行者应该努力追求的目标。至于是一门深入,还是多门深入,则总以契机为妙!若是觉得自己一门深入很好,就认为别人都该如此,那就是典型的魔所摄持了,违反世尊所的众善奉行之意。”
圣胄法师沉吟道:“法师此言倒也有理。”
其余众僧有很多也在点头,还有一些虽然心中仍有不服,一时却也想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璀璨迷局
时光的最后一秒
魂破星穹
大佬她在生存游戏里度假
荡剑诛魔传
邪恶大反派
全球首富:开局忽悠儿子砸豪车
异世之嫣然
雷武
折锦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