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六十六章 李渊(2/3)

世民急中生智,让人送李渊两个绝色美女。李渊一看自己屋里有俩美女,哪还顾得上什么其他事,**一刻值千金。也不知过了多少日子,部下才又见着李渊。这时,有人才告诉李渊,那俩美女是隋炀帝的小老婆,你玩完了!李渊不得已只好起兵造反。当初,李渊起兵后,大军进军关中,遭遇隋将顽强抵抗,天下暴雨,部队无法前行,李渊张皇失措,除了埋怨李世民唆使他造反,还决定撤兵回太原。李世民力谏,并在帐外彻夜长跪哭号,拼死阻拦,李渊才答应不撤兵,继续前行。李世民奋不顾身,最后连天上神仙都下来帮忙,终于攻下长安。当初这种例子很多很多,总之,李渊非常的平庸。整个建唐过程都是李世民一手策划并指挥的,没自己老爹、兄长什么事,自己是任劳任怨,最后还被他们打击迫害。但李渊是个平庸的人吗?显然不是,李渊很会韬光养晦,深谙道家思想。太原作为长安、洛阳东西两京的北方屏障,不仅负责抵御突厥人的入侵,而且还出产良马,是国内最重要的牧场,可以说是全国精锐骑兵所在。隋炀帝就是因为知道这位置太过重要,不能随便任命一个人就完事。最后,李渊因为能装,隋炀帝很是放心地让他去了太原。李渊身处兵家要地,负责抵御突厥。每次突厥来临,燃起狼烟的时候,平日享受酒色财气的李渊就来了精神,立马带兵出阵。当着全军将士的面,一顿弯弓连射,把突厥前锋几人全射下马来,隋军士气大振,每次都逼得突厥铩羽而归,占不了便宜。很快他就把河东的军政大权掌握在自己手里。天下大乱,狼烟四起,许多人都劝李渊造反,但李渊并没有造反,而是结交了很多商人,其中武则天的父亲就是在那个时候跟李渊结实的。李渊靠着富商们的支持,招兵买马,甚至给自己的两个儿子很多钱,让他们四处结交豪杰,只要有点本事的都不惜重金,尽量的招揽过来。/&g;  而且李渊很能忍,一直没有着急动手,能忍者才能成大事。李渊做到了!等到时机来临,李渊准备动手了,他又展现出比其他各路势力高明的眼光,出兵直指隋朝的中央政权所在地关中。可以说他抓住了事物的主要矛盾,所以成功了。而当时,窦建德和江南反抗势力都在忙着建立自己的政权,称王称霸瓦岗军则忙着同洛阳的隋军决一死战。虽然他们的实力远超李渊,不过很可惜,他们都没抓住要害。李渊很乐意看着这帮人继续和隋军纠缠,为此他还给李密写了一封极其谦卑的信,在信里极力赞扬李密英明神武,说:您是反抗隋朝的中流砥柱,是我们这些人的老大,以后我们就都跟着李老大混了。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我愿意帮您把西京长安攻下来送给您说得李密好不得意,恍恍惚惚觉得自己已经是天下第一人了,更加卖力地和隋军厮杀。李渊则很顺利地攻进长安,站稳了脚跟。典型的渔翁得利!那些人到死也没觉悟出李渊的老谋深算。不过很可惜,李渊有一个弱点,就是太重感情,这一点从他处理李建成和李世民的矛盾就能看出来。也正因此,导致了他最后的下场。有一次,李渊在抵御突厥中失利,隋炀帝大怒,派人要把他绑到江都,砍脑袋。按理说,太原已经是李渊的地盘了,他要想反抗,那几个所谓的使者根本就不够干。可是,李渊很老实地让人绑了,一点也不想反抗。李世民急了,劝他杀了使者,立刻举兵造反。而李渊却摇了摇头,说:“你哥哥还在人家手里,现在举兵不是把你哥给害了!”还好最后隋炀帝没有杀他,让他继续担任留守,抵御突厥。从这里可以看出,比心狠手辣,李渊不如刘邦,刘邦为了跑路,想都没想就把自己儿女扔下车,而李渊宁愿自己去死,也要保住自己儿子的一条命,两个人性格差异如此巨大,导致两人结局的不同。开国皇帝都很无情,为达目的可以不择手段,除了自己谁都可以牺牲!在这一点上,李渊还比不上他儿子李世民。李渊很不会处理家庭矛盾,尤其是涉及到皇位的矛盾。他顾及骨肉之情,却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