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百七十八章 基尔日光(一)(2/3)


“人马座”级标准排水量不过6000吨,比“皇家方舟”号要小上一圈,但由于是专门设计,又配有最新型动力装置,航速是“方舟”地两倍多(24节),搭载肖特2型水机6架,其续航力和适航性足以伴随大舰队出海作战。

在此期间。 时任内政大臣的温斯顿丘吉尔以不务正业的姿态在海军内部刊物上发表了《海军军事飞行》一文。 提出要建造一种有宽敞平坦的飞行甲板、大容量地多层机库、动作可靠的液压升降机以及小型化舰岛的新型“飞机母舰”,并期望开发几种航程远、载重大的舰上飞机。 “这些新型海军飞机应当摒弃沉重的浮筒,它们将直接在宽大的飞行甲板上起降,通过升降机出入不受风浪侵扰的庞大机库。 ”

这篇豆腐块般的小文与那个时代被埋没地种种奇思妙想一样,并未掀起足以漫没世界的大潮。

1911年,转任海军大臣的丘吉尔在著名海军元老约翰费希尔的大力支持下开始实行他的奇想,以“大型多用途航空巡洋舰”的名义向国会提请拨款,计划首批建造3艘,并为其订购300架新型舰载机。

1912年,“百眼巨人”级同型3舰“百眼巨人号”、“鹰号”、“大洋”号开始建造,这是一种划时代的新型军舰,标排高达19000吨,设计航速28节,吨位和航速与搭载8门12英寸巨炮的无敌级战列巡洋舰相近,武备却仅仅是12座单装4英寸(102毫米)炮和数座联装机枪、机炮,事实上,它们地主要武器是飞机——偌大地双层机库预定搭载60到70架飞机。

母舰开建了,飞机问题却尚未解决,肖特公司试制的重型舰上攻击机进展缓慢,皇家飞机工厂试制地舰上战斗机又屡屡未能达标。 就在全权负责此事的胡德准将心急如焚时,一个毛头小伙子找上门来,自称索普威思公司地老板,请他看看自己工厂的设计。

原来这位时年24岁的索普威思一年前用飞行比赛的奖金开办了一家飞机工厂,以制造竞速飞机和邮递飞机为主业,不知从哪里得到了海军为飞机发愁的事情,凭借其天赋神才,一口气搞出了三型符合军用标准的飞机。 一一亲自试飞之后,便找到了胡德门上。

也正是他福星高照,胡德一眼就看中了他的设计,又找来海军的几位试飞员把那几架试制机飞了个遍,试飞结果上呈海军大臣,丘吉尔当即拍板——就用索普威思地!

海军最终选择了三型机中的两型——“海豹崽”单座战斗机和“杜鹃”双座攻击机,并找来肖特公司和皇家飞机工厂的专家对原设计做优化修改,使之更适合舰上使用。 前者装2挺机枪。 最大航程640公里,后者装1挺机枪,可搭载1枚1000磅(454公斤)重的18英寸(457毫米)专用空射鱼雷飞行560公里。

未入选的“骆驼”单座战斗机则被陆军看中,成为开战时陆军航空兵最主要的制空战斗机。

1914年欧战爆发前,“百眼巨人”级3舰相继服役。 编成第一航空母舰中队,3艘“人马座”级水机母舰编成第二航母中队,“竞技神”号和“皇家方舟”号分别单编为第三和第四航母中队。

战争爆发后不久,皇家海军又将3艘排水量1700吨、航速21节的英吉利海峡渡轮改装为可搭载4架小型水机的“女皇”级近岸水机母舰。 另将3艘3900吨、航速24节地曼岛公司货运汽船改装为可载4架肖特184水机的“彭米克利”级快速远洋水机母舰。 此外,一艘排水量高达18000吨、航速22节的大西洋邮轮“坎帕尼亚”号在被船厂拆成废钢前落入了海军的法眼,它被拖到海军船厂进行全面改装,计划铺设一条全通飞行甲板,肚子里拓出一层机库,预定搭载20架“杜鹃”攻击机和8架“海豹崽”战斗机。

到多格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清穿女重生记 春深日暖 不恋爱升级系统 上医至明 我真的是捡漏王 他的套路,温柔刺骨 明朝大贪官 逍遥医少在都市 重生之末世女神 亲爱的你听我解释剧本杀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