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八百三十三章 避之不及(2/3)

的地盘上。

到了挺小的一座火车站,都不用安检、购票,直接上站台。

这会是上午10点,每天从库斯科发往马丘比丘的火车,对外国人开放的只有三趟,这是其中最后一趟,早班车在上午7点半时就已经发车。

站台样式陈旧,陪同的秘鲁人说这座车站都已经有超过60年的历史,自从它造好后,就是小修小补,外形没怎么变过。

感觉轨道上的火车车厢很短,而且除了内燃机的车头,总共也就四节车厢。

不仅短,车厢宽度比华夏和美国常见的还略窄,其实下边的铁轨用的应该是标准轨,就是车厢设计上窄了点而已。

听秘鲁人说每天的这三趟列车,每趟列车各自的定位不一样,但每趟车本身无论挂几节客车,那趟车的车票就一个价。

三趟车三个价,早班车是给背包客和年轻人准备的,所有车厢内不提供餐饮服务:就125公里,两个多小时就能到,也用不了餐车。

档次最低也是相对而言,每节车厢只布置了四十个座位,很宽敞,车厢内饰也是精致考究。

那种列车的车体造型也和普通客车不一样,两侧有宽大的车窗方便欣赏安第斯山美景,车厢顶部还开有钵天窗。

至于票价……

单程大约折合每人50美元!

宰客,全世界的景区都一个样,越著名的越狠!

与早班车相比,9点那趟还要高档些,说是内饰略微有所不同,还提供小餐点,其它倒是差不多,票价大约75美元。

至于张楠这会乘坐的这趟,那就是为阔佬们准备的,挂有厨房功能的餐车,客车车厢重现了世纪初欧洲豪华列车的风格。

这会张楠还没登上列车,就感觉到了它的特别:有穿着衬衫、打着领带的乐队奏乐欢迎!

还好,衣服很西式,音乐是热情豪迈的秘鲁民族风格音乐,那位看着三十多岁的吉他手还是边唱边跳。

不用检票,秘鲁矿业部门请客:几十亿美元的超级客户,在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无论怎样高标准的招待都不为过。

三节客车车厢包了两节半:刚入五月,夏季刚到,阔佬们刚来,这趟最豪华的列车这趟还是今年首发,雨季的时候可没多少游客来,这个点的豪华列车是退的。

其他只有几个美国来的游客,给安排在最后一节车厢:这125公里的路途,列车只会在距离马丘比丘75公里的位置途一次,目前那里就没有人会买这趟列车的车票。

原因简单:一张车票380美元……

都已经不能单单用贵来形容,就是抢钱!

登上列车,张楠感觉里边差不多就是“东方快车”餐车的风格:浓郁的复古风,木质和黄铜的扶椅、带有印花图案的靠垫……

“还算凑合,不然这票价也太坑了点。”

火车在印加大峡谷中缓缓行驶,窗外是茂密的树林和灌木、绵延起伏的崇山峻岭,远处的安第斯山脉在云雾缭绕里忽隐忽现,雪山依稀可辨……

要是把火车换成汽车,那种身在华夏藏区的错觉会更加的强烈!

铁路边有偶尔有秘鲁人的村落,远看那些人的衣服和建筑,居然感觉同康巴藏区的有那么丁点类似。

从海拔3400多米的库斯科,到2000多米的马丘比丘,脚下是乌鲁班巴河,都有点大渡河的味道……

还能不时看到远处山坡上的印加遗迹:石头垒成的梯田,石头堆砌的屋舍,石头铺设的古道……这一切似乎都在述说着这里曾经拥有的印加文明。

列车一路下行,张楠感觉空气似乎都变得更加舒服,而山川却反而变得更加险峻,这就是高原和山脉的区别。

穿得像空姐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