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31节又一 劫(2/4)

不可理喻的皇帝难免起了猜忌◆是皇帝怀疑他白时中和文成侯背后有什么交易甚至阴谋,那…..

白时中惊得一头冷汗。

压份奏折这点事似乎不大,但闹不好他失去皇帝信任丢了相位是最轻的。后果他承受不起。

问题是,这事上奏后的后果也可怕。

皇帝本就深深忌惮沧赵家族造反,一看梁山居然藏着一股能轻易消灭上万悍匪的精锐军事势力,沧赵人又一向以骁勇善战最出名,连强大的辽寇都抗得住,这股强悍势力又离东京这么近……皇帝还不吓得跳起来,哪可能不立即彻查梁山底细。

一查,麻烦了。

梁山若真藏有那么大实力,蓄谋造反就是肯定的,一查必反。

梁山若没想像的那种实力,消灭悍匪的数量上是造谣夸张,杀贼不是靠强大兵力而是靠什么妙策手段,一查也没好。

就朝廷这些阴险愚蠢官员,去了梁山还能有个好查』事也能惹出事来。出事只怕就是惊天动地的大事。

事尽情地查了闹了,可后果却都得白时中这个宰相蹬。

可当今局势下,他担不起。

担不起,那就是无能,没用,不配坐在相位上,就得下台滚蛋。

就算能担得起又怎样?

这份奏折他只能主动抢先上报,那么查梁山的事怎么算也是他引起的,怎么算他也得当了正恼火又被激怒的文成侯的死对头。

天下谁不知文成侯是以长兄如父的态度对待年幼的弟弟的?

你惹了文成侯,他可能顾全大局,讲气量风度,大度不跟你计较。但欺负了他弟弟,他决不会原谅,决不妥协让步。

以往发生的事早已证明了这一点。

当初还是官场生瓜蛋子呢,赵公廉就敢为幼弟报复当朝宰相,毫无畏惧。

如今?

以赵公廉的权势地位威望还怕谁?

此次赵庄遭难,兴盛的沧赵家族转眼只事一个老太太和赵公廉兄弟俩。

失了父母,愤怒之极的赵公廉只会更关爱唯一的年少弟弟,谁在这时候欺负赵老二,赵老大必会怒而往死里干他。

而梁山泊正是赵老二的地盘。

当初,赵公廉向皇帝讨旨把梁山泊整个买下,由赵老二坐镇经营,实际就是初步分家把梁山泊产业划归了赵老二。

毕竟赵公廉是长子长孙,按传统和家族意志,沧州产业,无论赵公廉怎么关照弟弟愿意让给弟弟,他都得继承祖产。

如今赵庄毁了。朝廷又对梁山伸手威胁到赵老二的生命安全,这无疑是触怒了赵公廉的逆鳞。

去调查的官员只稍一折腾赵老二,就会引爆赵公廉顶在心口正要喷发却找不到发泄目标的全部怒火愤恨。

若赵公廉把这股凶狠对准白时中,要拿白时中这个宰相当杀鸡儆猴的那只鸡出气并威慑其他居心叵测的官员,硬逼皇帝在赵公廉和白时中之中做一选择,皇帝会选择挺谁?

别人可能有不同答案,但白时中很清楚,皇帝必定选择赵公廉而放弃他。

至少是暂时退让放弃。

赵公廉不倒,他白时中就得干窝着。

因为,宰相这位子,朝中很多人可以顶上,起码能凑合一段时期。可赵公廉的位子无人能抗得起,更无人敢去顶上。

只要赵公廉下台了,被辽东灾民闹得穷疯了也恨极了沧北沧州的辽军不趁机大举抢掠报复才怪了。

没赵公廉的本事和在沧北军中的巨大威望,谁特妈的去顶上赵公廉的官位,谁九成九就是兵败城破家破人亡的下场。

侥幸不死又怎样?

丢城失地,糜烂河北东路,甚至辽军兵锋快马南下直接威胁到京城,罪责重大,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