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七十五章 闪电战理论(1)(2/3)

集团,摧毁敌方的抵抗意志,迅速夺取战争胜利。”

“闪电战准备阶段是在攻击发起前夕,将兵力彻底集中于一个狭窄的正面上, 由于该战术是重点打击选择之敌,真正的攻击正面还会比集结面更窄。同时,为了突破后维持必须的冲力,机械化部队将会成梯次纵深部署。”

“闪电战进攻阶段是战车部队使用形成重点后所造成的压倒性优势武力,以决定性的冲击力突穿敌人战线。在完成突破之后,装甲部队主力以及其他机械化支援单位会穿越打开的缺口,并进入敌人战线开始向敌后深入。 此时各部队指挥官会在部队先头,以其自身之观察掌握全局并随时将敌情向后回报。”

“一旦通过突破口后,各纵队即成扇形展开,沿着若干向前延伸的平行道路向前分散推进,以避免交通壅塞现象发生。先头通常由侦察部队组成的前卫尖兵,他们在前方或侧翼上搜索前进,进行寻找开放道路、侦测敌情,并提供预警并抢占如制高点、桥梁等重要战术要点。突进纵队便会依照他们的情报,选择适当、无敌方顾虑的路线前进。面对敌人时,如无须做战斗时则尽量避免,选择绕开,尽可能采取迂回渗透的手段,只有在没有办法的情况才实施战斗。至于绕过的敌人则由后续部队赶上肃清之。由于持续不断的运动,战斗时将以机动炮兵或申请战术空军火力支援攻击。这支深入敌后的机械化大军并不顾虑逐渐延长的暴露侧翼,因为快速的机动将提供他们足够的保护。如非得已,突进部队将不会离开道路做越野运动,因为这会产生不必要的延误。在领先挺进的装甲部队后面则是机械化步兵部队,以填补装甲部队推进后产生的空隙,后面才是徒步运动的一般步兵师。机械化部队的补给车队也沿着同一条交通网以追赶战斗部队。为了要在少数可用的道路上运动上千辆的车辆以维持其攻势的高度动能,因此交通管制亦将格外重要,工作也极端复杂。”

“闪电战最后一个阶段是席卷,就是整个突进部队将以敌人的交通线为目标,进行分割并包围遭孤立的敌军主力,以两翼进行包围作战。待双钳合围后,剩下的工作就是围歼包围网内的敌人。此工作通常都交由步兵部队担任,装甲部队则从前线补给整合战力后再继续往下一个目标推进。”

“我之所以认为‘闪电战’能取得成功,是因为它遵循了战争的准则,而且德队具备了成功的要素,那就是德国优秀的坦克装甲部队,德国的空军和伞兵可以大规模精准的进行空中支援,普及范围广泛的无线电还有较完备的后勤保障系统。”

/>

“‘闪电战’没有任何复杂晦涩的东西,它是一个简单的战术,现代武器的革命——坦克,飞机,无线电,使得它的实行成为可能。在没有任何预警的情况下,快速推进部队的惊人的速度和力量和对敌领土的狂轰滥炸能够轻易地使敌人陷于休克状态,持续的突然袭击会带来更大的毁灭性破坏。”

“各位将军,先生们,我的闪电战理论大致就是这样,也许还有很多不足,请先生们指正和批评。”

至于闪电战的弱点林俊雄不准备说出来,那是二战中闪电战在实施的过程中发现的,这要是说出来被后来的纳粹汲取教训,会给欧洲各国人民带来更大的灾难。当然林俊雄也想着自己能想出如此战术,凭着德国人的高傲不一定会接受,到时候古德里安也没有办法再提出来,也许可以避免闪电战在后来二战中的出现,减少欧洲各国人民的损失。

而闪电战两个最大弱点就是:第一,与留在后方的敌军部队只要没有被完全消灭,容易向后方发动反攻。第二,由于闪电战的快速进军,补给线一夕之间被迅速拉长,一旦补给跟不上,前方部队容易成为强弩之末,攻势停滞,就可能受到反攻。同时,补给部队也容易受到反攻力量攻击。

军官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