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432章 天后的心思(3/12)

?”太后想了想,试探的问,提出由其五叔现任河中镇昆仑镇兵马使的秦善道来接替秦俊。

“安国公秦珪当年率偏师万人奇袭葱岭,创下辉煌大捷,在西域也确实很有威名,不过昆仑镇也十分重要,占据着西域的最高点,控葱岭据昆仑,东可威慑象雄、吐蕃,南则威慑吐火罗诸国,甚至还可背屏疏勒于阗,西联大宛,也能随时沿信度河南下,对于我大唐来说,昆仑镇非常重要,安国公在昆仑镇暂时不可替代。”

来济仍然是坚持自己的意见,秦俊暂时更适合留在河中,不宜召回。

不是功高不赏,而是实在离不开他。

朝廷当然也不是没有人能够替换秦俊,比如说昆仑镇的秦珪,或是北庭碎叶镇的秦理,又或镇守金山清海镇的薛仁贵,西域之外能接替的大将也多,甚至枢密院里这几位,随便一个也是有资格有威望去西域的。

可来济还是那句话,秦俊继续留在河中,确实是最佳选择,河中此时的局势,调换大将实无必要。

换一个人去,也未必能比秦俊现在做的更好,那瞎折腾什么?

该给秦俊的赏赐,给就是了,甚至可以给的更丰厚些,比如说加封太尉、晋骠骑大将军,还可以先给检校个枢密院副使,把这执政的官先给了。实在不行,在西域再找块不错的地方,划封给秦俊,做为他的世封。

大宛盆地那么丰饶,随便划一条山谷或是一段河谷给秦俊做世封领地,总是足够表示朝廷的恩赏的。

太后扭头望向身旁的那几位大宦官们,“河中有什么地方可适合拿来封赏给国舅为世封之地?”

左宣徽使高护是宦官之首,当初凭着拥立之功如今深得天后信任,他还有层身份,那就是秦琅当年在镇抚司时就安插进宫的,因此他自然是支持天后支持国舅的。能开始亲政,所以她必须得小心谨慎,为儿子起码再执政十年。

不能有半点的差错。

她不会忘记,当初丈夫病重之时,南宫的太上皇居然还能联通外面一大群勋戚高官,试图复辟。

身处宫中,也不能有半分大意。

真正靠的住的,自然还是自家人。

帘外。

听到天后声音中的不满。

中书令来济站出来回话,“郡王功高着著,论功当赏,只是按制再升只能入朝进枢密院为执政。”

“那就召国舅入朝辅政。”天后立马道。

来济却没答应,“非是臣等有意阻拦,实是朝廷新军制刚实行,尤其是西域那边更是我皇唐对外第一军事要地,西突厥人还没清剿干净,好些逃去了苦海以西的草原,甚至与可萨人勾结一起。”

“而河中粟特人也一直阴奉阳违,不愿意改土归流,更别说乌浒水以南的吐火罗人,还有大食人,这几年也一直在呼罗珊地区练兵备战,随时有可能卷土重来。河中镇的形势,一直都非常严峻,正需要郡王这样既熟悉河中,更在西域唐胡两边都有极高威望的大将镇守,若是现在召回朝,只怕河中局势有所反复,坏了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

“有功难道还是错?孤只是妇道人家,却也知道有功则赏,有过则罚,如今国舅功高不赏,那将来还如何激励我皇唐守边将士们用命?”

“殿下,臣并非说不赏,而是说郡王或可暂缓入朝,改以他赏。”

皇后不说话,表示不满。

来济继续道,“臣以为,可加封郡王三公之首太尉之正一品荣衔,并晋其骠骑大将军从一品武阶,再授以检校枢密副使之职,再加赐食邑、世封,然后仍令镇守河中,待将来河中局势安稳,再召入朝辅政。”

帘后,秦太后陷入沉思。她其实很希望庶兄秦俊能够入朝,这样也就更有几分安全感,尤其是在父亲秦琅坚决不肯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