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二十一章 无形的枷锁(2/3)

苏倚说的很直白,直白的暖暖秒懂。心中一下子就想到了特斯拉、爱迪生。爱迪生可谓是一个“他”所知的,家喻户晓的明家了——而实际上,爱迪生一生中的明,极大的一部分实际上是由爱迪生所掌握的公司的员工明的,他只是老板而已。

苏倚道:“嗯……”

“所以‘量子’和‘维理论’虽然只是一步之遥。<>但这一步之遥,却算得上是‘咫尺天涯’,唯有理论研究者提出维理论,才能更进一步。但是,研究者本身却很难突破自己理论的局限、思维的局限……打破僵局的,往往是局外人,而局外人是外行——外行的想法,他们不鄙视就不错了,又怎么会放在心上呢?”

道理——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道理。

就像是“引力波”的概念一样——被民间的、非组织的、非专业的“科学爱好者”提出,只是这些人,多不具备相应的数学能力。或者说,是因其名声、地位的不足,身份的不足,让他们无法聚积力量,将数学、物理等相应的助手汇聚到自己麾下,听从指挥,构筑模型,并且去说服别人。

而主流的、官方的、专业的“从业者”一听,直接就嗤之以鼻……切,这玩意儿一听就是扯淡,别说验证了,光一看提出之人的身份,就足以去蔑视。

民科而已!

但,若提出“引力波”的,是一位知名的“从业者”,那结果就是另一种状态了。有人为了这个看着荒谬的理论,去验证,去构筑数学模型,去探讨,去丰富……于是,有关引力波的概念,终究是被验证了。

事实……就是如此。

苏婉道:“认识的局限性,或者,可以称之为‘见知障’……当一个文明,展到一定程度。达到了一个极限:即不存在可以交流的,外在的信息之后,他们的见识就会停留在那里。如同一把大锁,将思想锁住——他们的知识、认识都会停滞,内部的异见会被逐渐的消灭、同化,最后消失……”

暖暖道:“所以,如果没有未来的交流,他们的文明,就会锁定在当前的层次?”

苏婉道:“不错……暖暖你看。<>中华国、美国、俄罗斯……现在地球上,被分成了许多的国家,组成了许多的阵营。每一个阵营,都在对外进行交流,从经济、文化到科学、军事,这种交流,是时刻进行的。每一个团体、阵营,也在潜移默化的,接受外来信息,并且改变自己……”

“如果,我们将时间回溯……”

会怎样呢?

“近代是历史的一次膨胀,比之前的任何一个时代都要快。这样的膨胀,生在欧洲,根源是文艺复兴——实质则是其宗教的统治力下降,各个王国的势力抬头,才导致的。说到底,就是交流……宗教压迫下,交流是受到了限制的,但宗教的统治力下降,各个国家、贵族之间、学者之间的交流,就变得频繁,而且大胆了。”

“这样的交流,打破了固有的见知障,带来了思想的提升……而与之相反的,是我们脚下的这一片土地。”

当时正是明朝,当西方正处于“大爆炸”一般,爆头脑风暴的时候。明王朝北方的问题已经解决,并且建立了内阁制,天下可谓歌舞升平。可以说,在明王朝的四周,已经没有了一个可以有资格和它“交流”的存在了——缺少了敌人,枪、炮也都入库,不需要继续研究了……

一直到突然有一天,西方殖民者坚船叩关,炮利开路,蛮横的将这一个古老的王朝的大门打开之后,人们才是惊醒。

……

“哦……”

暖暖受教——她还是第一次,从这样一个角度来看问题。

心里,则是很自然、而然的,想到了一个在这个时空当中,根本就不曾存在的一个,也是最后一个朝代:清!清入关之前,便处白山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