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721章 满满溢出的影响力 二合一(2/4)

的国产面粉品牌。事实上,国外没有高筋粉低筋粉这种叫法,对面粉分类更多的是按照用法来讲的,例如面包粉、蛋糕粉、通用粉等等。随着食品工业化生产的发展,人们对细分化需求越来越多样,国内的小麦粉的分类也越来越细,但独独是嘉谷的饺子粉、蛋糕粉这类专用粉,备受市场好评,甚至被认为正式拉开了先河。

——嘉谷也不是国内第一家真正做到了0添加,无添加剂残留的面粉品牌,早在嘉谷之前,豫省就有一个正式告别添加剂时代的面粉品牌,一加一面粉。但市场却普遍认为是嘉谷拉开了取消生产线所有添加剂、生产天然面粉的序幕。

“你觉得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那个……对于我们集团来说,怎么看也不是好事吧。”吴经理不知道宁老总的意思,小意的回答了一句。

宁老总摇摇头,道:“要看的长远点,你想想看,嘉谷面粉做得好了,是不是引领国产小麦品类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我们以国产小麦为主原料的面食产品,是不是更受认同?”

吴经理低声道:“我倒也想过这个问题,但没您想的这么深。不过,现在国内外,对国产优质小麦的关注度确实是上升了不少……”

“这就是嘉谷恐怖的市场影响力啊。”宁老总淡淡的重复道,眼里还带着些羡慕。

国内现在能买到的很多相对高端的面粉品牌,比如日清、王后等,无一例外都宣称使用“进口麦源”,似乎“进口麦源”就是高端的标配。

嘉谷是唯一一家理直气壮地声明自己只使用国产麦源,而且消费者也一视同仁的高端品牌。

这不仅仅是为“国麦”挣足了脸面,还提升了“国麦”的竞争力——嘉谷用产品和消费者的接受度,表明了国产优质麦在筋道、蛋白质含量等方面已经接近甚至超过国际先进水平,让更多的人不再“迷恋”进口小麦,称其“引燃了国麦之光”也不为过。

冲着这一点,宁老总就敬齐政三分。

他自问,国粮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国粮倒是没有盲目追求“进口麦源”,但其要让消费者为国麦心甘情愿的付出溢价,非得让无冕之王们帮忙说一马车的好话,再付出海量的宣传费用之后,才有希望。至于推广国麦填补进口小麦的缺口,那就更难了。

对于很多企业来说,他们追求的也就是这样的影响力了。

至少,宁老总是很希望国粮有如此的名气。

不论口头上是如何的反对嘉谷,这一刻,大家是切身体会到了嘉谷带来的好处的。

在此之前,国内的米面企业做的再好,又有多少消费者关注并理解呢?

正如业界戏言,搞100次的农产品科普活动,也没有嘉谷系列报道科普一次有用。

“这不是在对嘉谷示弱。”宁老总的表情变得冷静下来,道:“国麦的认可度高了,是对所有人有利的。我们不能既想着要嘉谷在前面给行业冲锋陷阵,又在后面想着挖他的墙角……”

吴经理不禁苦笑,心想道:就嘉谷现在的声势,谁能挖得动他的墙角?

……

事实证明,“挖墙角”的人总还是有的。

几乎是同一时间,农业部种植业司张司长到豫省考察小麦产业情况,顺势就邀请了齐政同行。

在前往考察小麦产业集群的路上,张司长与齐政同坐一车,讨论着“国麦”未来的发展,以及优质麦产业化将向何处而去。

张司长微笑着道:“齐董,我听说嘉谷有一张专用稻麦种植地图,嘉谷系的用粮单位能根据加工需求按图索‘粮’,洽谈订购特定品种的原粮,对吗?”

齐政颔首:“是有这么一张电子地图。”

那是嘉谷的粮食作物生产分布图,连片万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