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44章 加州农场 下(3/3)

在于,任一生态农场内,类似“循环农业”模式都是他们的基础标配。

不使用化肥和农药,不喂添加激素的饲料,这个自然不用多说。

“生态”的概念,更体现在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比如用农作物喂养动物,动物排泄物由微生物分解,制成有机肥料帮助农作物生长。比如根据不同作物耕种期,放鸡鸭鹅等进去吃杂草和害虫。

这种“循环农业”的模式,通过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再生,达到农场生物自身的生态平衡。相比工业化农业对土壤的破坏,生态农场的产量更高,并且对周边社区不会产生环境影响。

而特殊性在于,美国生态农场是根植于社区,打造出强粘性和包容性,成为社区生活的一部分。

服务社区居民的属性,使得美国生态农场的产品,主要通过农场的商店、当地的农夫市集、会员、当地的商铺和参观进行销售。

更甚至,有些农场还不对外地顾客销售。有的生态农场,专供本地社区消费,非本地居民有钱也买不到。即便是会员家庭,如果想要购买超出限量的农产品就得付费。

特殊的土地制度加持下,这些生态农场不仅在生态上遵循“自然而然”的态度,在商业经营上也“顺其自然”。

譬如,在美国的生态农场里,我们可以看到的是,为了保证体验满意度,他们会严格限制人流。还有些农场主,为了生活和生产不被打扰,主动制造淡季,限制开放时间。

所以,中美国情不一样、消费环境也不一样,美国的生态农场模式在国内未必可以模仿,甚至很多地方根本不具备借鉴价值。

但总的来说,在美国搞有机食品,就政府出台的政策支持和市场大环境的支持,是目前的国内比不了的。

对于生活条件太好了的美国人来说,相对于工业化农业的食品味道、车水马龙的城市,生态农场里的有机蔬菜、田园环境才是最稀缺、最时尚、最有价值的内容。

那就好,不怕你们挑剔,就怕你们不识货!

……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