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153章 终于被改变的历史 2/3(2/2)

视,在以国粮集团为首的国家队的呼吁下,开始酝酿实施扶持国产大豆的政策。

其中针对国产大豆加工企业的困境,主要是加强融资服务,推进实体产业与资本市场深度结合——至少一些资产尚属优良的大豆加工企业能通过银行或国内社会资本融资,保存元气了。

这一扶持国产大豆政策的出台,比原有历史早了足足四年。

作为间接推动者,齐政实在与有荣焉。

……

这一波来回拉锯的收购大战,虽然还没有落幕,但是对比平行时空,历史已经彻底被改变了。

嘉谷的收购无人能挡,很快就掌握了国内五分之一的大豆加工能力;另外一些原本会被外资或收购或入股的大豆加工企业,在国家的扶持下度过了这一轮危机;剩下的才是外资的菜——收购价还至少翻了一倍。

对比原有历史,直到四年后,国家正式实施扶持国产大豆政策之后,大豆压榨业的局面才没有进一步恶化。

但那时的大豆压榨业已经形成了“外资主导、大型国企次之、民营企业补充”三足鼎立的市场格局。而需要注意的是,所谓国企与民营企业也往往有外资的参股,外资控制的压榨量比重实际上更高一些。

最后就是外资粮商控制了国内60%以上的实际压榨能力后,也垄断了国内80%的进口大豆货源。

他们从南美购入廉价大豆、从美国购入享受巨额农业补贴的大豆,再高价转卖给在国内的压榨企业,赚取垄断的贸易利润。同时,他们全资拥有或控股的加工企业,还可以赚取加工利润——相当于从一头牛身上剥下好几张皮。

如今却是刚好反了过来,外资掌控的实际压榨能力不会超过40%。虽然靠着他们依然掌控着的大豆货源,外资控制的压榨量比重可能还会上升,但至少不可能出现国内前十大压榨企业中,有九家是外资独股或参股的情况了。

当然,这样一来,国内大豆产业的形势也变得更加复杂了。

从本质上看,国内目前所面临的大豆产业危机不再是外资控制与否的问题了,而是大豆与大豆企业竞争力不强的问题。

不提升国产大豆的竞争力,终究很容易又走回“历史”的老路……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