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 session_start(): Unable to clear session lock record in /home/www1/www1/1/10/www.bookcheng8.com2026/chapter.php on line 3
Warning : session_start(): Failed to read session data: memcached (path: 127.0.0.1:11211) in /home/www1/www1/1/10/www.bookcheng8.com2026/chapter.php on line 3
第一四五章(3/4)_定秦曲_笔趣阁
第一四五章(3/4)
于是只好因仍原有的汉官制度。史称“太祖入燕,始用辽南、北面官僚制度”,就是指同时奉行女真旧制和汉制的双重体制。金初的所谓“南面官”,亦即汉地枢密院制度,故《金史》谓“天辅七年,以左企弓行枢密院于广宁,尚踵辽南院之旧”。与此相对的“北面官”,主要指当时实行于朝廷之内的勃极烈制度。 金初的二元政治存在于年。汉地枢密院系天辅七年(1123年)始设于营州广宁,后迁平州,再迁燕京,天会间一度分设燕京和云中两枢密院,后又归并为一。至天眷元年(1138年),改燕京枢密院为行台尚书省,结束了双重体制并存的局面,这是熙宗汉制改革的结果。 早在太宗天会初,就有一些女真贵族的上层人物积极主张摒弃女真旧制,全盘改用汉制。 《金史》卷七八《韩企先传》曰:“斜也、宗幹当国,劝太宗改女直旧制,用汉官制度。”斜也即太祖弟完颜杲,太宗时为谙班勃极烈,与国论勃极烈宗幹同主国政,可见当时支持汉化的势力已经相当强大。不过终太宗一代,仍维持着二元政治的局面。 《金史》里虽有太宗天会四年(1126年)建尚书省的记载,但人们一般认为当时的尚书省是设在燕云汉地,与后来建立的三省制度无关。 金朝政治制度的重大变革,直到太宗末年才提上日程,天会十二年(1134年)正月,“初改定制度,诏中外”。由于太宗一年后就死去了,所以实质性的汉制改革是在熙宗朝进行的。熙宗天眷元年(1138年)八月甲寅,“颁行官制”,是即“天眷新制”。这是金朝政治制度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自金初以来实行二十馀年的女真勃极烈制度,“至熙宗定官制皆废”,以三省六部制取而代之。同年九月丁酉,“改燕京枢密院为行台尚书省”,这不只是简单地改换一个名称而已,它的性质已经发生了变化:汉地枢密院是作为双重体制中的一元而存在的,而行台尚书省则只是中央尚书省的派出机构。这两件事情的发生,标志着二元政治的终结和金朝政治体制的一元化。 …… 但是金国的军事制度,后世称之为“猛安谋克制度”的军队组建方式,虽然与汉化没有太大的关系,甚至是可以称得上是女真人的一种军事制度延续方式。 但是猛安谋克制度的衰落,很明显与金国当其时的政治制度几乎全面进入汉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到世宗时代,猛安谋克制实际上面临许多危机。第一,表现为猛安谋克户的贫困、游惰、积弱、腐化;第二意味着猛安谋克军的废弛和猛安谋克的名存实亡。主要原因就是女真民族进八汉地后,女真人深溺于国家供养的享受中、好消费、不好农耕;随着封建化加剧,土地出租给汉人,收益减少,贫富差距出现;土地分配方式不科学造成的土地肥薄之差;战乱之苦、劳动力短缺等等。可以说,大定年间的大规模猛安谋克户迁移,很大一部分原困就是为了平衡土地状况。 尽管这样,从世宗开始以后的几个皇帝都蝎力挽救猛安谋克的危机,但无论是军事训练,还是战争,或是戍守,都表现出贫、弱、无力、厌战、畏战之象,猛安谋克将领也失去往日雄风。 特别是在宣宗时代,尽管皇帝为了使河北军户免遭战役之苦,而尽数迁往河南,但猛安谋克户仍是旧习不改,游懒、赌博、奢华成风、不事农耕。于是政府为了养活这批人,不得不加重税收,结果导致其他民族的人民不信任金朝政府的统治,阶级矛盾激化。 当面对蒙古军队进攻时,金朝已无可用之兵,只好收编义军,抓壮丁人伍,以前成百上千名的猛安谋克军,最少时竟剩三十至一百五十名的小兵团了。可见,猛安谋克制已然崩溃,形同虚设。作为军事组织如此,同军事职能连带的行政职能自然也不复存在。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超神联盟
十代掌门
史上最强老祖
轮回乐园
特工王妃太嚣张
人在超神,开局化身原神雷神影
陈杰丽萨
我有特别的修仙天赋
七零改嫁:糙汉有点莽
我的女友是狐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