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零章(2/4)
高级发展方式。
这个主义,也可以用一个形容词来进行描述,这个形容词就是乌托邦。
乌托邦()本意为“没有的地方”或者“好地方”。
其延伸意义为还有理想,不可能完成的好事情,其中文翻译也可以理解为“乌”是没有,“托”是寄托,“邦”是国家,“乌托邦”三个字合起来的意思即为“空想的国家”。
乌托邦的原提出者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
空想社会主义的创始人托马斯?莫尔在他的名著《乌托邦》(全名是《关于最完全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益又有趣的金书》)中虚构了一个航海家——拉斐尔?希斯拉德航行到一个奇乡异国“乌托邦”的旅行见闻。在那里,财产是公有的,人民是平等的,实行着按需分配的原则,大家穿统一的工作服,在公共餐厅就餐,官吏是公共选举产生。他认为,私有制是万恶之源,必须消灭它。
而与此相对的是,在文艺复兴思潮的人文主义氛围影响下,与托马斯?莫尔同时代有相当一批人探索过这种思想,但一般认为莫尔为空想社会主义第一奠基人。不过在莫尔的时代并无“社会主义”这个词,“社会主义”一词是19世纪初圣西门创造的。
与“主义”源自中世纪拉丁语词“市民公社”的情形类似,“社会主义”一词的拉丁语源,是中世纪时代的“社会”这个拉丁语词。
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16世纪至17世纪、18世纪和19世纪初,共经历了300多年。三个阶段的社会和历史条件各不相同,无产阶级的发展水平也不同。
16世纪至17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出了“实行公有制”、“人人劳动、按需分配”等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但对社会主义的设想还仅仅只是一个粗糙而简单的轮廓而已。
18世纪,这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开始对社会主义进入理论探讨和论证阶段,并用“法典”形式作出明确规定;对资本主义私有制进行了批判,认为私有制引起经济上的不平等、进而导致政治上的不平等;当具备初步的阶级观点后,主张实行绝对平均主义的、斯巴达式的**;在设计未来理想社会时,以农村公社和手工工厂为原型,主张在封建制度崩溃后,在农村公社和手工工厂的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赞同君主制、终身制、家长制等。
19世纪30和40年代,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的顶峰时期。由于英国的工业革命在欧洲大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这时期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政治制度和道德观念进行了批判;理论上,提出政治制度的基础是经济状况,指出私有制产生阶级和阶级剥削;设计未来理想社会主义制度时以大工厂为原型,完全抛弃了平均主义和禁欲主义。
19世纪早期,出现了空想社会主义著名代表人物,他们是法国的圣西门(空想社会主义的创始人)、傅立叶(空想社会主义的领导者)和英国的欧文。他们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对未来的理想社会提出许多美妙的天才设想。
他们企图建立“人人平等,个个幸福”的新社会。这些思想对启发和提高工人觉悟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空想社会主义只是一种不成熟的理论,反映了正在成长中的无产阶级最初的、还不明确的愿望。
后世的人认为,他们不能揭示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和发展规律,不懂得阶级斗争,不认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所以他们的社会主义只能是一种无法实现的空想。当无产阶级成长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就需要有一个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革命理论来代替它。
科学社会主义诞生前存在的、无产阶级先驱者的不成熟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于16世纪,终结于19世纪30~40年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天命凰妃
霸总偏要宠她[穿书]
噬血皇后
天地水神传
最强真香系统
无悔青春
不拍戏我就得回家继承亿万资产
极品暧昧高手
厉少私宠:重生娇妻有点甜
无尽债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