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1章 人生的参差(2/5)
个想法却出乎意料的得到了好友的支持,这也让李其纲有信心向杂志社的领导们进行汇报。
李其纲的想法得到了杂志社领导的高度认可,之后他们先是找到了华东师范大学,在时任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的王铁仙教授的帮助下,获得了华东师范大学文科基地班的几个招生名额。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这话再正确不过。
在这之后《萌芽》杂志社文联系到了复旦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燕京大学各路作家、评论家、编辑—
如有神助一般,李其纲的策划得到了诸多文化界、教育界人士的鼎力相助,在短短几个月之内便串联起一场声势浩大的足以写进中国当代教育史的活动。
1999年3月,第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复赛结束,包括《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
《小说月报》《新华文摘》等诸多国内重要报刊都转发了大赛获奖作品。
新概念作文大赛的名声一下子大了起来。
但真正让新概念作文大赛的,还是第一届大赛的一等奖获得者中,有7人被燕京大学、南开大学等名校免试录取。
一篇作文就能上名校?
在高考制度执行了几十年的国内,这无疑是一次极为大胆的创举。
许多媒体对新概念作文大赛都给予了称赞,认为其「克服封闭性的‘八股」式制度的弊端,打破新老‘八股’」。
但同时也有不少媒体对这种「创新」提出了质疑和批评,认为其打破了高考制度所塑造的公平性,存在极大的片面性,并且有诱导孩子们走捷径的嫌疑。
媒体上的争论此起彼伏,民间的关注和讨论也一浪高过一浪。
1999年的春夏,新概念作文大赛成了国内文化界、教育界最热门的新闻。
早在去年夏天,《萌芽》杂志社主编赵长天就来燕京拜访过林朝阳,希望他能够担任大赛的复赛评委,却被林朝阳婉拒了。
一来是因为他集中精力创作新书,不想为无关的事分散精力;
二来是他并不认可新概念作文大赛这种竞赛形式。
有句老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文学和文字的评判标准本身就是感性的,作文这种微型的应试文体不像数学和物理竞赛,有统一的评判标准。
所以评判只能是个体性的,这就会导致结果的偏颇。
这种作文竞赛还不同于一般的文学评奖,因为大多比较公正的文学评奖都是有入门门槛的,作品首先得是经过读者们的考验的。
另外短文的创作难度相对而言较低,就像很多初入文坛的创作者往往能写出令人惊艳的作品那样,这些人的成功更多的时候是依靠自身的经历。
等到这种经历的积累用光了,很快就泯然众人。
学生们写作文,更是如此,
在这样的情况下,仅凭一两篇作文,如何敢断定某人在文学天赋就优秀到足以获奖?
甚至是凭此鱼跃龙门?
出于这样的想法,林朝阳才拒绝了赵长天的邀请。
当然了,他也不能否认新概念作文大赛的贡献,这个比赛确实是极大的促进了这个年代的孩子们对于写作、阅读的兴趣。
听着老父亲讲完对新概念作文大赛的看法,冬冬问:「那照你这么说,得奖也不见得有多厉害了?」
「得奖只代表当下,不代表未来。」
冬冬颌首,「所以说,以后他们的作文也不见得一定比我写得好!」
你可真会安慰自己!
老父亲不忍出言打击儿子了,说道:「作文只是你人生当中一个很不起眼的测验,作文写得好与不好也无法决定你的未来。」
林朝阳洒了碗鸡汤,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拈花特工
我,圈钱主播!但大哥是真刷啊!
呛口小皇妃:邪王一宠成瘾
三竦樱传
白骨道宫
装什么高冷
重活
通天战神
丹道独尊(万古第一废材)
嫁给奸臣冲喜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