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474章 我一个靠媳妇的人(5/6)

与时俱进,以后大哥大要是进国内了,我再给你弄一台。”林朝阳说。林二春闻言摆了摆手,大哥大他没用过,但听林朝阳说过,也在杂志、电视上见过。

机挂在腰上,走到哪里都不显眼,大哥大不一样,那玩意拿手里、揣兜里太招摇了。“你这生意越做越大,以后越来越忙,配个大哥大有什么的。”

“太招摇了,太招摇了,有这机用着就行,够方便的了。”林二春说着朝儿子的腰间斜看了一眼,那里空空如也。

“你不弄一个?有这玩意方便。”

“我用它干嘛,我一个靠媳妇的人!”

林朝阳用自嘲回击林二春说他让陶玉书累死累活的话,顿时让二春同志暴跳如雷的想要给他两脚。父子俩在院里追逐了一会儿,冬冬站在西厢的廊下看热闹,嘎嘎乐。

“行了行了,老的没有老的样,小的没有小的样,再把孩子带坏了!”张桂芹出面制止了父子俩之间的闹剧。等到吃晚饭时,陶玉书的状态比早上好了不少,烧也退下去了不少,人反而没什么精神了。

说话瓮声瓮气,嗓子有点沙哑,张桂芹说这是快好了。第二天一早再量体温,果然正常了,就是嗓子还在发炎。

等早上吃饭,她又要去燕影厂,说再等两天燕影厂都放假了,林朝阳只好开着车拉上她一起前往燕影厂。进门登了个记,车子停到主楼前,可能是临近春节的缘故,厂里看起来确实比平时要冷清一点。

夫妻俩先是上二楼跟胡启明打了个招呼,坐了一会儿便打算去录音车间去。

一般人听到“车间”这两个字,第一印象通常都是摆满机床的工业车间,燕影厂的车间实际上也是工业生产场所,但不单是生产场所,而且还是行政单位。

在燕影厂,电影制作所涉及每一道工序都有相对应的行政单位。

包括了摄影、制片、编导、美工、录音、照明、服装、化妆、道具、洗印、剪辑等诸多流程。名称不尽相同,但级别都是一致的。

《孩子王》目前的剪辑、配乐都完成了,已经进入了混音阶段。

到这个阶段,后期制作的工作基本已经完成了90%,就差最后一哆嗦了。

林朝阳夫妻和胡启明到录音车间的时候陈凯戈父子俩也在,两人的精神都有些姜靡,胡子拉碴,不修边幅,显然是这几天都没怎么休息好。

柏林电影节每年的报名参赛时间截止为年度的11月底,所以早在两个多月前,《孩子王》就已经通过电影局方面报名参加了明年的柏林电影节。

不过报名是报完了,可电影制作却还没完成了。

《孩子王》9月份才开机,现在这个进度对于国内的制片进度来说已经很快了。为了赶进度,剧组还超支了3万元。

现在已经是1月下旬了,而柏林电影节的开幕日期在2月20号。

距离电影节开幕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现在电影后期制作还未完成,不仅是时间紧张,陈凯戈父子俩同样紧张。

林氏影业对这部电影投入不菲的资金,寄予厚望,他们父子俩也同样投注了心血,当然希望电影能够保质保量的完成,如期参加柏林电影节。

寒暄过后,林朝阳见陈怀恺一脸疲色,特意问候了一句,“老陈,辛苦了!”陈怀恺揶揄道:“你小子少跟这猫哭耗子,还不是你出的主意。”

“主意是我出的,钱可是你拿的。再说了,大侄子拍电影,你这当爹的出点力怎么了?”林朝阳说的理直气壮,而且句句是实话,陈怀恺也拿他没办法。

闲话几句,投资人都来了,当然得看看电影的成色。虽然电影的后制没有彻底完成,但不妨碍大家观看。

《孩子王》的故事改编自阿诚的同名小说,剧情讲述的是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修仙红包群 都市修妖录 九叔师侄的自走棋 错嫁高门,主母难当 龙抬棺 冷宫娘娘有喜啦 驯养亲亲老婆:豪门交易AA制 从风云开始抽卡 都市绝品狂龙 末日:大迁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