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217章 反击开始(3/4)

这几天,在第三遍看完《石中火》的现有篇目后,我总结了这部作品在创作上的三个严重问题:

最⊥新⊥小⊥说⊥在⊥六⊥9⊥⊥书⊥⊥吧⊥⊥首⊥发!

“其一,结构松散,炫技严重;其二,人物扁平,描写轻佻;其三,格局狭窄,格调不高。”

翻了一页,王忠兴继续道:

“通过文字以窥作者,我能感受到,作者在写作时的心态,明知挑战这种题材,自己的笔力尚且浅薄,为了不被人批评浅薄,所以刻意炫技。

“最明显的就是每个章节都在炫技式的切换视角,的确,它的视角转换十分巧妙,但这种为了巧妙而巧妙的技巧,真的是我们文学需要的吗?……”

王忠兴洋洋洒洒讲了一大堆,对《石中火》的批评辛辣程度,比刚才孔怀芳的评价有过之而无不及。

刚才孔怀芳的评价,只是高屋建瓴,从价值观的角度上纲上线,说的是导向问题,并未涉及小说本身。

单从这一点看,“导向不对”但内容精彩的作品比比皆是,王子虚一个初出茅庐的作者得到各路前辈的关注和评价,已经是一个不错的成就。

可王忠兴的否定更甚,他不仅是从价值观,甚至从价值上否定了整本书。

很多作者我行我素,如果上纲上线,他们大概率一笑置之,可要是说他们写得差,就要跟你拼命了。

王忠兴反复在这片雷区蹦迪,简直就好像是刻意为了激怒王子虚一般。

“最后一点,格局不够。很多人在粗读这本书后,都会惊呼这本书是中国版的《百年孤独》,但细读下来你会发现,它格局其实并不高。

“写两个家族纠葛的有《白鹿原》,写百年民间史诗的有《百年孤独》,《石中火》把它合二为一,可你却分不清,它是为了写史诗,还是为了写两大家族。

“意思就是,它的落脚点在哪?

“就好比写黄河上的船工号子,大笔如椽的粗描是写广画幅下纤夫和船上乘客的众生相,而《石中火》却好比用大量笔墨去描写纤夫的肌肉细节,美其名曰以小见大。

“这种还能称得上史诗吗?这也更印证了我之前的想法——题材是好题材,但被一个没有经验、缺乏笔力的作者,给写废了。”

说完,王忠兴放下稿子,看向石同河。

石同河此前一直双手抱拳,放在下巴下方,目光深沉,似在思考什么。王忠兴说完沉默良久后,他才回过神,左右看道:

“王忠兴剖析得足够细致,足够认真,而且他还把这么长的小说通读三遍,这种负责任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他带头鼓起掌来,很快,会场里的掌声很给面子地响彻全场。

萧梦吟轻轻在手心拍了两下,便放下了手,咬着嘴唇,转头看王子虚,却发现他还在鼓掌,心里暗暗佩服他够淡定,是个人物。

他太理智了,理智得就仿佛个人工智能。尽管知道他做的是理性的选择,可萧梦吟心底还是隐隐有些失望。

长袖善舞的政治能力让她知道此时最优选择是什么,但身为作家激昂澎湃的热情,又让她渴望见到一个叛逆桀骜的雄性,而不是唾面自干的妥协者。

石同河点了点头,又看向王子虚:“王子虚,你有什么看法?”

王子虚面无表情,也没有反应,石同河也不说话。两人四目相对。

石同河刻意不说话,拉长了这段令人尴尬的沉默,当某些情绪在这沉默中酝酿,众人开始产生微妙的想法时,他才终于再次开口:

“有王忠兴王老师这样认真细致研究你作品的同仁,你应该感到高兴才对。也许喜欢你作品的读者,都未必读得有王老师多、有比他更细。”

说完,他又侧身,转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