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百七十五章 论研究所难度(2/4)


如果再来一次……

“大哥,你跟我说说碳纤维的生产工艺,需要用到什么设备。”

孙向阳这时又说道。

“好,碳纤维主要是通过……”

说起这个,陈书垣整个人都变得有精神起来,从一开始的材料选择,到加工过程,再到研究方向,全都一一说明。

孙向阳也听的很认真。

等陈书垣讲完后,孙向阳对碳纤维的生产也基本有了一个概念。

然后就生出一种感觉,就这?

原本在他眼里,碳纤维材料既然这么高端,又是号称黑色黄金,又是号称新材料之王,那绝对很难,可没想到,根据陈书垣的描述,就跟个手工作坊没什么区别。

也难怪上面第一批资金只有五百万。

碳纤维生产,除了超高温碳化炉比较贵重,国内的无法满足外,像低温,高温,还有氧化炉这些,国内都能生产。

当然,材料的品质也很重要,比如腈纶和粘胶纤维。

但不管如何,这些东西国内都能够满足。

别说跟生产芯片比,甚至都没什么高端设备。

生产碳纤维真正的难点在于工艺。

需要反复的试验,从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提取成功的经验,让碳纤维的强度不断加强。

可以说,有时候温度低了,或者高了,都会受到影响。

再就是拔丝工艺,保证从高温炉中拉出的纤维均匀一致。

还有就是热解,高温下的纤维会发生化学反应,如何保证将纤维中的杂质跟气体去除干净,才是决定碳纤维品质的关键。

用陈书垣的话说,生产出碳纤维不难,但那种碳纤维基本等同于废品,压根就没法使用。

关键是提升碳纤维的品质,也就是强度。

在这方面,就得靠工艺了。

这就相当于合金的配方,你只知道材料,不知道配方,就算生产出合金来,也没法跟人家的比。

想明白这些,孙向阳眼睛明显亮了起来。

他先前有些犹豫,真正原因是担心生产碳纤维太过高端,双水湾压根就撑不起来,就像生产芯片需要用到光刻机一样。

如今,某些国家对国内实行技术封锁,连高精端的车床都买不着,所以你只能被卡脖子。

但,碳纤维真正重要的反而不是设备,而是工艺。

明白这些后,孙向阳脑海中就冒出一个念头来。

他学习中医知识,可以形成技能。

如果研究碳纤维工艺,会不会形成技能?

哪怕只是最简单的工艺,哪怕只是国际上淘汰的那种工艺,可只要形成技能,就能不断的提升。

而提升技能就相当于提升工艺。

这是不是就意味着,今后双水湾可以打破垄断,生产出属于自己的高端碳纤维?

还有一点就是,如今双水湾只要建一个研究所,拼凑出一套设备来就可以了,压根就不需要大规模的生产,等研究个两三年,出了成果,就能趁着改开的春风起飞。

作为黑色黄金,碳纤维绝对供不应求,在早期,价格也是高昂的。

这可比挖煤来钱快。

更重要的是,依托这家碳纤维研究所,今后可以打造出一片生产基地,这不就是他梦寐以求的产业升级吗?

从今往后,双水湾也有了真正发展的基石。

这里不仅仅是剪纸画之乡,更是碳纤维工业之城。

不过这些都是未来几十年的规划。

而眼下,双水湾仅仅只需要投资建造一家碳纤维研究所,迈出第一步。

“大哥,按照你的估计,建造这么一家研究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