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三百二十一章 耶律宗真的忧愁(2/4)

处于绝对领先优势的时候,那么另外两方弱者为了防止被吞并,就势必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十二月中旬,辽国中京的行营皇宫内,现在每年大部分时间里,辽国皇帝耶律宗真都居住在这里。

此刻他正在皇宫书房里批阅奏折,非常苦恼地看着手中的公文。

事实上耶律宗真并非一個没有危机感的皇帝,相反,他历史上还是很希望做出一些成绩,属于比较有理想有抱负的君主,不然庙号也不会是辽兴宗。

所以自从大宋崛起之后,耶律宗真也非常勤劳,试图勤政壮大国力,以抗衡愈发强盛的宋国。

可惜事与愿违。

辽国可没有一位穿越者过来帮他革除弊端,扫除旧障。

而且辽国的体制也让耶律宗真很难办。

辽国的问题在于他们的上层权贵掌握的实权很大,各契丹部落的首领同样也是各辽国权贵人物。

如耶律氏、萧氏就是其中最强大的两支,掌管了很多契丹各部落的兵力和财力。

此时距离辽国建国140年,最早的那一批契丹兵马早就开始腐化堕落,军队的实力也堪忧。

为此耶律宗真就必须要考虑好好整顿一下军队,肃清军队当中的贪腐、空额,以及让军队重新训练有素的问题。

但这样显然会严重阻碍那些契丹贵族们的利益,造成国内反对的声音络绎不绝。

赵骏能够完成军队整顿,是因为他在赵祯和那些宰相面前是明牌穿越者的身份,能够以未来先知的身份换取他们的强力支持。

并且大宋的军队体制在文官面前就是个笑话。

像孔道辅诬陷王德用的事情,一个进士出身的正四品文官甚至能用长相羞辱武将出身的从一品枢密使,就足以见得文官对于武将的压迫有多大。

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得到皇帝跟文官集团的支持,改革军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可辽国不行啊。

辽国的武将是压着文官。

张俭这样的三朝元老在耶律和萧氏贵族面前都得不到尊重,就更别说其他文官了。

如果光靠耶律宗真以及汉人文官集团想动契丹贵族们的利益,恐怕说不好会闹得这些契丹贵族们举兵抗争,到时候辽国反倒先内乱。

所以耶律宗真就没办法像大宋那样清除军队里的毒瘤,进行大规模军队改制。只能先慢慢解决契丹军队日益懒散,疏于训练的问题,把战斗力稍稍提升上来一点。

而除了契丹内部腐化堕落以外,外部压力也不少。

最典型的就是其它民族各部落。

要知道辽国近千万人口,契丹族仅仅只占据了其中约八分之一。

在主体民族没有占据绝大多数的情况下,自然也就会造成国内的其它民族对契丹族的统治表示不满。

这一点元朝和清朝也是如此,元朝造反次数达二百多次,清朝的话除了清末那特殊的几年多达一千多次的造反以外,平时从顺治到道光也有一百多次。

所以除开带宋这刮地三尺的税收让起义次数高达400余次的奇葩朝代以外,少数民族执政的朝代,往往都会有大大小小的各种起义。

辽国也是如此。

虽然四季捺体制取消之后,大大减少了辽国内部的财政支出,以及减少了对其余民族的负担。

但也同样减少了对其余民族的控制,让其余民族逐渐发展了起来。

比如北方草原蒙兀奇源部落,东北生女真石显部落,不断吞并周围小部落,势力渐渐强大,对辽国也不是很尊敬,让耶律宗真很是恼火。

因此总结来说,辽国最近十年来,虽然耶律宗真试图改变,并且也有不小的成效,让辽国的国力有了不少的提升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