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二百七十章 要裁军,先建军,做最坏打算。(2/5)

田园,见到了正在观稼殿外来回笃步的赵祯。

旁边赵骏脸色严肃,双手背负在身后,目光抬起头看天,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官家,汉龙。”

范仲淹先向赵祯行礼,随后跟赵骏打了声招呼。

“范卿。”

赵祯应了一声,便说道:“先进去吧。”

“是。”

范仲淹大抵是猜到什么事情了,顿时激动起来,跟着赵祯进观稼殿。

赵骏给王守忠使了个眼色,王守忠会意,过来便把门关上,然后挥手让周围站岗的侍卫离开,自己跟个门神似的拦在外面。

三人进殿,赵祯径直坐到了自己的主位上,随后招呼一声,让范仲淹和赵骏各自坐在他的左右手下方。

等人都齐了,坐好之后,范仲淹才探头开口问道:“官家,唤臣来是有何事?”

“大孙,你来跟范卿说吧。”

赵祯看向赵骏。

赵骏沉声道:“我觉得第三轮改革,应该可以开始了。”

“可以了吗?”

范仲淹精神一振。

说实话,前两轮改革。

第一轮考成法只是整顿吏治。

第二轮虽然涉及多个方面,但核心只是休养生息。

而范仲淹真正要做的,向来都是解决三冗。

历史上他庆历新政,革除弊病,不就是为了解决冗官冗费冗兵吗?

如今。

终于到了正式开始的时候了。

赵祯担忧问道:“大孙,真的已经到时候了吗?”

“是啊。”

赵骏长叹道:“到了。”

他站起身,双手背负在身后,低头看着地面,在厅中来回笃步。

“如果我是在七年前,就要开始新政,那个时候的大宋,就像是个处于绝症当中的病人。”

“三冗在那个时候,虽然在祸害这个病人的身体,可同样也在吊着他的一口命。”

“冗官稳住天下读书人,冗兵能缓解社会矛盾,让西夏和辽国忌惮。冗费支出虽多,却让百官衣食无忧。”

“这样即便当时的大宋内忧外患严重,起义遍地,在士人和军队的支持下,还能维持局势。”

“如果我那个时候就要兴冲冲地搞改革,大宋的下场,只有一个结果。”

赵骏扭过头,看向二人,厉声说道:“死路一条!”

“但现在。”

他吐了一口长气,指着门外认真道:“内忧外患暂时解除,大病谈不上痊愈,但也已经开始恢复,民生逐渐安稳,百官各司其职,三冗就变成了尾大不掉。”

“非要这个时候开始吗?”

赵祯面色愁苦道:“此时国内才刚刚安稳不过两年,很多事情还未走上正轨,若是现在开始,朕怕又会引发新的动荡。”

“唉。”

赵骏又叹了一声,坐回了椅子上。

范仲淹就问道:“是什么契机,或者说是什么原因,让你觉得可以开始了?”

“去美洲的船回来了。”

赵骏坚定且认真地说道:“新的作物一旦在大宋推广,势必能够让生产力再次暴增,此时正是裁军的好时机。”

“可是为什么不再等等?”

赵祯劝道:“现在也只是听说他们回来了,都不知道他们能不能带回来我们需要的东西,并且就算带回来了,推广出去,恐怕没有三五年都是个问题。”

“不能再拖了。”

赵骏叹息道:“老哥你也知道大宋一年军费、官员俸禄以及其它杂七杂八的开支多少,我们甚至都没有多少钱修缮治理,不能发展教育,基建交通,若是再不对三冗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