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399章 新与旧(3/4)

彪走上前来,在杨让的身侧低下脑袋,槐树的光影只能照耀到了杨彪头上的进贤冠,却照不亮杨彪的面容。

四知堂前,三槐树下,见证了杨震一步步走上大汉的朝堂,也见证了杨氏在弘农的壮大和发展,也见证着当年杨奉杨里等人的分歧,甚至也见证了董卓入京之后杨氏的一步步变化……

四知堂依旧。三槐树依旧。

只是人已经不同,事也变得不同。

杨让看着,沉默许久,说道:“何为四知?”

杨彪心中一跳,猛然之间感觉到这个问题和当下的场景似乎有些熟悉,似乎在什么时候发生过……

“四知之下,唯有两字,度、慎而已……度者,长短之计,事物之境也;慎者,毋涉险地,因势利导也……”杨彪低声回答道。

杨让依旧仰着头,浑浊的眼眸当中闪耀着光华,脸上的皱纹活动着,就像是一条条游走在光明和黑暗当中的蠕虫。“当年……汝也是如此回答的……”

“是……大长老……”杨彪依旧俯首,恭敬的说道。

杨让点点头,没有说什么,只是低下头的时候,似乎在嘴边飘过了一声微不可查的叹息,又像只是喉咙里面的一个呼噜……

“大长老!”

“大长老……”

已经在在四知堂之内等候的三长老和五长老到了堂前迎接。

“昔闻大兄有恙在身,本欲拜见问安,又恐惊扰了大兄修养……”三长老拱手说道,“今日得见,大兄似乎……风采依旧……某甚是欢喜……”

五长老也在一旁拜见杨让。

杨让淡淡的扫了两人一眼,说道:“说得倒是不错,不过恐怕也有不少人盼着老夫早日驾鹤吧?”

“这……”三长老被呛了一下。

“大兄真爱说笑……”五长老在一旁缓和气氛。

杨让没有继续废话,径直往内就走。他已经感觉胸腹之内的温度渐渐的没有之前那么滚烫了,或许药力也正在消散当中,若是不趁着自己还支撑得住之前将事情办妥,恐怕倒下之后便再也爬不起来了。

“据闻……汝二人对杨氏归入征西麾下,多有微词?”大长老杨让在上首坐下,直截了当的说道,完全没有往日的委婉和温和。

“……”五长老看了一眼大长老,又看了一眼三长老,默然无言。

三长老拱拱手说道:“昔日里兄在世之时,曾言归附山东,杨氏终有祸端,今已然所验!当今又重归山西!岂如经年,白费功夫,杨氏徘徊,竟无寸进!若归征西之下,亦无不可,然需治文先统领不力之罪!”

杨让不置可否,转头看向了五长老,说道:“汝之意如何?”

五长老沉默片刻,说道:“自董贼入京以来,杨氏一错再错,伤筋动骨,已经是大不如昔……如今袁氏如日中天,控土大河南北,近日亦闻袁大将军平定幽北,囊括青兖,不日将进军并州……此时投于征西之下……是否失之稳妥?小弟愚钝,还请大兄赐教。”

杨让微微点点头,说道:“袁氏不可持……”杨让正待继续说什么,但是胸腹之内一阵翻腾,便皱了皱长长的白眉,微微闭上眼,对着下首的杨彪说道,“……文先汝且言之……”

“唯。”虽然不清楚为什么杨让说了一般突然不说了,但是既然杨让这样吩咐,杨彪也就朝着三长老和五长老拱拱手说道,“……袁氏初看蓬勃,然隐患丛生。今日袁本初势大,然其为庶出也,废嫡而立庶,终有祸也,此乃其一。兖州曹平东,迎天子于许县,虽与袁大将军交善,然朝廷法度,终不可废,袁氏又怎肯屈膝其下?此乃其二。袁大将军幽州初定,青州未稳,便进军并州,急切之意昭然,然太原上党,自古乃险要之地,强弩之末焉可久战?若不得胜,必然大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