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37章 第37章江子匀(2/4)

那支『毛』笔,就放在不远处的马车里,可裴少淮心中暗暗决定,先不急着了,总是需要些由头,才能再与之相遇。

归路上,长舟有些疑『惑』,遂问道:“少爷为何对这位江秀才如此感兴趣?”

“段夫子曾言,穷困学子,无学堂所容,无师友教化,无书卷鉴学,无有识者举荐,最易受到湮没。在如此境地之下,仍能出人一头,可见其才学之精,攻读之勤。”

没有好的族学,没有好的夫子,没有足够的典籍,也没有人替他宣扬名声,相比于书香门,寒门学子在科考一道上确实更难有所就。

也有出了名的,许多都是初显锋芒之后,有伯乐相助。但更多的是没有机会『露』出锋芒。

长舟被自家少爷绉绉的话给懵了,不好思挠挠后脑勺。

裴少淮用俚语解释道:“英雄不问出处,才俊不论贫富。”当然,后一句是裴少淮自己杜撰的。

裴少淮注到长舟脸廓比少年时硬朗了许多,突然识到长舟年岁不小了,遂问道:“长舟,跟我有七年了罢?今年……”

“少爷,小的今年十九了。”

“该亲了罢?”裴少淮与长舟闲聊,又道,“回头我叫母亲安排人,官府把契子销了。”

“少爷,别。”长舟急道,“少爷让小的再多跟年罢,多学些本事,我老娘,过个年再娶妻也不迟。”

“纵是不跟我了,伯爵府也少不了的位置。”

“那不一样。”长舟得道,“这京都城里,秀才举人皆不少,可十二岁的院试案首,唯有少爷一个,少爷让我也跟着长长脸。”

又满是憧憬道:“等我凑够了银两,打算在城西买个小两进,再让我老娘从城里替我亲。”

等仆二人回到伯爵府,报喜的衙差早了,裴少淮的喜报也早被裴老爷子裱了起来,挂在祠堂偏房墙上,比裴秉元当年的喜报更显眼一些。

……

隔日,大宗师在贡院里办宴,上榜的六十名新晋秀才悉数参加。此宴虽远不能比鹿鸣宴、琼林宴,却也十分重要,一来是向大宗师行门生之礼,二来是感谢大宗师辛劳多日,为大宗师送别饯行。

于学子而言,宴上若能得大宗师指点一二,或是能让大宗师留个印象,督学期满,大宗师回到翰林院里,在同僚面前美言举荐,对于后面的秋闱、春闱大有助益。于赵督学而言,他为座师,唤场下数十人为门生,大庆朝尊师重教,此“师生之情”虽浅薄,但也不失为一条人脉。

好大一张网下,谁能料得会有条大鱼呢?

裴少淮又见到了江子匀,江子匀穿着一洗得有些发的秀才服,不甚合,却掩不住他的一风华才气,两人相□□头致。

裴少淮也见到三堂哥裴少炆。裴少煜年二十二屡试不中,若不开智,恐怕是要止步于此了,今日裴少炆独自一人前来,『色』有些郁郁沉沉。场上有不少世家子弟识得裴少炆的份,故上前与其攀谈结交。

宴席开始,裴少淮站在正前方,带着众人向大宗师行礼,齐喊道:“门生拜见座师。”

宴席过半,到了大宗师指点章的环节。按规,前十者大宗师会一一点评,后面的名次,则随缘,随『性』而发。

点评至四份卷子时,大宗师刚刚语落,裴少炆便追着问道:“大宗师,学生的章缘何只落四?”求胜欲显『露』于言表。

这样直接的发问,等同于怀疑大宗师判卷的公允,场下之人皆屏息不敢言语。

赵督学心有不快,可他毕竟是个老官场了,晓裴少炆背后是吏部尚书,不好当场生气,于是随寻了个由头,道:“辞藻华丽然见解不足,平仄工整然句有庸词,尚可再上三层楼。”

裴少炆不满这样的评价,欲再问,却见赵督学拿起五份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