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14章 第 114 章(1/3)

张令义的话让裴少淮不再纠结于银币背面图案之事, 毕竟无伤大雅的小过失更显真实,重要的是统一银币已经迈出了一大步。

朝堂上的争吵远没有停下来, 铸币权这样的大事, 谁不想来分一杯羹?

一连半月,早朝时数次为此事争执不休。

若是不能抢权,那便分权。工部谏言, 为了加快制造银币, 建议像铸造铜板一样,在南北直隶和各布政司下设宝泉局分局,同时铺开制造银币, 推进银币的流通。

裴少淮岂会退让,据理力争, 道:“各分局制造银币,手长莫及难免容易出现纰漏,所造银币良莠不齐、分量不等, 则有碍流通, 禀陛下,微臣始终一句话,铸币如驭权,权不可散。”

又言:“若是制造银币之法泄露出去,岂非前功尽弃, 又该论谁人之罪?论罪又有何用?”

裴少淮选择与兵部合作, 不只是因为座师张令义而已,还因为兵部以治军之道来管理宝泉局,可以封锁制造之法, 做到严管秘造。

涉及帝王驭权, 皇帝当即驳了工部的谏言。宝泉局一家就够了, 就设在皇城里。

另一边,吏部已经开始巡察、治理各地大官小吏,负责丈量田亩、重造鱼鳞册的官员亦整装陆续出发。

这日早朝,裴珏向皇帝禀报进展,条条理理皆有章法。

“裴爱卿做得好。”皇帝先笑着赞许道,又言,“官吏清正则大庆昌盛,此番巡察治理,重在治本而非蜻蜓点水。”

他略作思忖后,朝向廷前五位阁老,言道:“整治官吏牵扯重大,需要加派人手,不妨这般,辛苦楼先生这段时日替朕监管此事,每日身临吏部,听吏部禀报治理之况。”

裴珏脸色沉沉,楼宇兴若是真的身临吏部,他还要费不少心思去应付。若是换作以往,他必定再争上一争,可如今的境况,皇帝开口了他就得受着。

裴珏明白,皇帝是想借他掣肘楼宇兴。

楼宇兴身为河西一派之首,早有插手吏部的想法,只可惜裴珏这个人并不好对付,一直没能有机会。眼下皇帝突然给了他机会,楼宇兴反倒狐疑起来——皇帝早有意防范河西士子,为何还让他身临吏部?

“微臣遵命。”楼宇兴暂且应下了。

楼阁老很快解开了疑惑。

翌日,早朝商议何人负责推广银币时,未等河西派开口举荐楼宇兴,皇帝率先言道:“楼先生监管治吏一事,已十分辛苦,发布银币之事就由沈先生负责罢,兵部、户部和太仆寺会同办理,务必让大庆百姓尽快能够以银换币。”

“臣遵旨。”

原来是先安排个看起来不错的差事给楼阁老,以此为由,堵了河西派的嘴。

……

银币背面的图案并未大改,只按照皇帝提议,在“长河入海”里添一轮冉冉升起的旭日,在“东岳泰顶”里添了几团寓意吉祥的云纹,其他几个图案亦只是小改动,增添了寓意而不破坏美感。

裴少淮有些自己的小私心。

在新模具雕琢好之前,裴少淮从家中带来上千两银子,皆全部铸融,用旧模具锻造成一套套银币。然后将旧模具拆下来,准备一块带回家。

“小裴大人这是为何?”张令义问,“留个念想?”

“留个收藏。”裴少淮笑道,“往后不再发行,这可是绝版。”

模具比银币更加值钱。

……

银币发布时,兵部为主导,张令义听从了裴少淮意见——

先广而告之,让百姓知晓此为何物、各币价值几许,懂得辩其真伪。若是百姓不识此物,又如何能让他们接受此物?

官衙在关隘和闹市上立榜置样,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