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二百六十三章 不服别当官(2/4)

他们这些人才能建立不世功勋。

军人,当马革裹尸还。

可詹徽等人却又是另一番忧虑。

自古文武敌对。

数遍历朝历代,或许只有唐初,在唐太宗治下,才有那么短暂片刻的文武同心的时候。

那时候的官员,即可入朝为相,亦可点将为帅。足可谓上马杀敌,下马牧民。

只是随着科举制度的建立,世家大族的消亡,文武之分也就变得越来越清晰,且有着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

到了前宋,更是出现了宰相门前,将军不如狗的事情来。

如今大明还算安稳,文武之争不算激烈,不过这也和建国不过二十五载,天下仍在征战有关。

工部尚书秦逵这时开口道:“殿下,臣请朝廷尽快调拨钱粮于龙江船厂,将那三十余条大船建造完毕,用于南征之用。”

朱允熥看向郁新:“户部。”

郁新立马起身,沉吟片刻后看向秦逵:“不知二十万两可否足用?”

“够了!够了!足以!足以!”

秦逵一听到二十万两的银子,顿时连连点头。

已经多长时间了,工部就没有一次见到这么多的银子!

朱允熥却开口道:“虽说征讨安南还需筹备时日,但开国公可会同工部、户部,先行抽调水师运粮船,前往杭州府转运粮草至琼州府,以为前哨。分运钱粮至广西道,交由转运至云南西平侯。”

常升、秦逵、郁新三人起身领命。

朱允熥又道:“琼州府有一露天铁矿,藏量惊人,冶炼简易,且伴生金银铜。工部此番亦要准备匠人随同前往。”

琼州府那座含铁量高达百分之七十的铁矿,终于是被朱允熥给抖了出来。

又是矿!

众人从朱允熥嘴里再一次听到矿藏,心中倍感意外,却依然麻木。

秦逵轻声询问:“不知此矿位于琼州府何处,殿下是如何发现?”

朱允熥说道:“此矿位于琼州府昌化县境内,沿昌江向上有而巡,便可寻到。乃是暗卫探查得知。”

一听太孙提到暗卫。

秦逵便不再多问细节,余者也都将此事抛之脑后,倒是对产量有多少产生了兴趣。

常升则是皱眉沉吟思索了片刻,而后起身道:“殿下,此次朝廷征讨安南,若于琼州府建立转运之地,可否于昌化县境内,为我大军中军大营,转运调拨钱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明嫡子】 【】

琼州府城并非是在昌化。

昌化位于琼州府西北面,府城则是在正北,与雷州府隔着一个海峡。

朱允熥不解道:“琼州府城便可以为大军转运之地,开国公为何要选在昌化?”

“昌化可造水师战船码头,且直面安南,不论调兵还是转运粮草物资,皆比琼州府城便捷。”

听到常升的解释,朱允熥这才明白。

他倒是不曾想到昌化县竟然是可以建造港口的。

不过昌化县在琼州府何地,他却是知晓的。

听到常升说昌化县可以建造战船码头,朱允熥当即开口:“准开国公,于昌化县设南征大军中军转运大营。”

毕竟琼州府铁矿就在昌化县境内,工部要派人去开采冶炼,顺道给南征大军的转运大营建好,也就是顺手的事情而已。

于朝廷征讨安南没有多少参与度的礼部新任尚书任亨泰,这时候却在众人的注视下缓缓站起身来。

老倌儿身为大明朝头一位拥有状元牌坊的人,仪态自不用多少。

如今又终于得偿所愿的当上了礼部尚书,更是风采无比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