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365 便利亭是一座海中冰山(2/5)

但在曹志强眼里,红光机械厂是一个妥妥的优质资产,有机会成为一个国有企业的厂长,完全控制一个国企,在这个时期来讲,那好处不是一般的多。

而且,不管承认与否,曹志强现在已经跟红光机械厂深度绑定了。

红光出版社也好,华夏音像公司也罢,从根本上说,都是依托红光机械厂的。

一旦红光机械厂没了,红光出版社也好,华夏音像公司也罢,都成了无根之萍,要重新被某些不知道哪来的单位跟个人去瓜分,而这,是曹志强绝对不能容忍的。

也就是明白了这一点,所以此时的曹志强,对于改造红光机械厂的事情呢,比李厂长还上心。

可以这么说,哪怕李厂长反悔了,不让曹志强当厂长,曹志强也要保住红光机械厂。

毕竟保住红光机械厂,就是保住红光出版社跟华夏音像公司,就是保住了曹志强的基本盘。

红光出版社是红光机械厂的全资下属单位,只是被以优惠的条件承包给曹志强而已。

一旦红光出版社没了,那个承包合同自然就作废了,曹志强大概率不可能继续在出版社里一言九鼎,自然也不可能再在出版社里搞那种对他本人特别优惠的分成稿费了。

曹志强现在的财富怎么来的?大部分都是靠分成稿费来的。

一旦不能分成稿费了,那曹志强等于少了一个巨大的财源。

同样道理,华夏音像公司呢,是一个国企性质的合资公司,红光机械厂占百分之五十一的股份,曹志强只有百分之四十九的股份。

只要红光机械厂还是李厂长说了算,李厂长还各种照顾曹志强,那华夏音像公司就等于是曹志强个人的。

可一旦红光机械厂没了,那属于红光机械厂的股份,估计就要被其他单位接收,到时候还会不会继续让曹志强当一把手,那就不好说了。

所以啊,哪怕为了出版社跟音像公司这两个下金蛋的鹅,曹志强也不能放弃红光机械厂。

就好比现在,哪怕按照原先的承包合同,曹志强承包的红光出版社,没有义务给机械厂上缴大批定额之外的收入,但为了补贴机械厂广大职工的工资,红光出版社还是以借款的形式,从出版社的公账里,拨出一部分资金给机械厂,用来给机械厂的工人补贴工资。…

毕竟从六月份开始,政府只给机械厂一半的财政补贴,这部分补贴主要是针对工人工资的,如果没有出版社的补贴,补齐那另一半,那机械厂的大部分职工都会不满。

好在补贴工人工资的部分不算多,这个月才二十多万,对于现在动辄进账上百万的红光出版社来说,只是毛毛雨。

之所以只有这么少的补贴,这主要也是因为曹志强的所谓补贴,只是给工人补上缺失的薪水。

至于工厂生产的其他生产资料,比如生产所需的电费、水费、原材料等费用,其实不用曹志强出钱,那都是赊账的。

因为现在的机械厂等单位,依旧还是计划经济,所有的生产都是按照计划来。

所以像水电费,还有工人服装、伙食费以及钢锭等生产资料,都是可以不给钱,向上面打申请,凭条要,然后上面统一调拨的。

等机械厂完成了生产计划,上面自然也会根据你完成的情况,来决定是不是给你奖励。

换言之,整个生产过程中,像红光机械厂这种国企,本身是很难截留多少利澜的,他们只是整个生产环节的一部分,只需要按计划生产,其他像调拨原材料、调拨水电,还有之后的产品销售,都不需要他们操心。

反倒是三产,里面有很多截留利澜的操作,这也是为何很多小工厂也五脏俱全的原因,实在是办三产好处太多了。

但都办三产,时间一长,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