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九十四章 徙木立信(2/2)

斗米粮真的能救命,家里的闺女还卖不上一斗米呢。

怕刘襄反悔,他们赶紧道谢:“多谢将军。”

“将军仁德。”

这些百姓恨劫掠他们的人吗?肯定是恨的。

有多少人是为了仇恨前来观刑,就要打个问号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更像是出来觅食,顺路看个热闹,然后被人头和兵卒吓住,不敢逃跑了。

刘襄觉得,自己猜到了真相。

刚到刑场的时候,他就觉得不对,北新城是他没有大兵临城,也没有在乡野鼓动百姓,就破了个拙劣的诈降之计,顺手拿下的城池。他在北新城百姓心中,既无威望也无恩义,确实高估了自己的影响力。

所以,就有了效仿徙木立信的心思,早就派人去运粮食了。

刑场的百姓不足三千人,两百多石粮食而已,为何不试一试呢?

砍头的时候,六辆辎车,三百石粮食就已经运到了。一声令下,组织百姓分成六队,开始分粮。

一斗粟米换算到现代,也就六斤重,到是不用发愁百姓带不走的问题。

刘襄站在台上,看着这些百姓在一堆人头的边上,开心的分粮食,颇有一种荒唐感。这也就是农历八月底,天冷了,蚊蝇稀少,否则,必定爆发瘟疫。

战乱、饥荒、瘟疫,末世三元素就凑齐了。

抛开心中感叹,他对着正在分粮的百姓,高声说道:“缺粮的百姓,可来县城做工,安平军招募兵卒、民夫,老弱妇孺也可以来,总会有你们一口吃的。

吾名刘襄,安平将军,跟着我,有饭吃。”

“将军仁德。”

这次,真心了不少。

分完粮食,便有百姓来应募,书吏登记姓名,分类安置。

其余百姓就四散归家了,刘襄不知道他们的想法,也不知道他们会不会主动回来。

人各有志,他不想强求,至少现在不想,等到大势已成,这些人跑不掉。

刘襄没说退还钱粮的事,这些百姓也不敢问,面对大军在侧,站在人头、尸骸上的将军,他们不敢开口。

可这终究是个隐患,希望孙义动作快点,也希望他是个有能力的,能够解决这个难题,不需要刘襄用他的人头,缓解与百姓的矛盾。

他皱着眉头走下高台,留下一部分兵卒在此收尾,率领其余人马回城。

来援的兵马,有甲士四百人,步兵四千六百人,还有一百三十多个书吏和监视他们的缇骑。

入城之后,先给步兵分发兵器,好歹人手一件能作战的武器,不用拿着木枪晃悠了。

八千多兵马在侧,刘襄放松了不少,安排了兵卒换防、休息。

他们其实都疲惫不堪了,刘襄也是一样。先休息吧,即便有心思,也要体力充足,才能行事。

刘襄瞄了一眼城外,便回县衙休息去了。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