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四百八十七章 玉扣(2/2)

不过,扣在汉代是很少被用到的,也没有特别准确的数字标准,因为没人用纸书写,也没有烧纸祭祀祖先的习惯,只有极少数的人用纸来练习作画。

所以纸张的用处非常小众,根本算不上商品,也没人开造纸作坊赚钱,计量单位自然比较粗放,所谓的一扣,就是一把的意思,甭管手大手小,一把抓住多少算多少。

就是这么任性!

但现在不同了,纸质书籍的时代即将到来,计量单位必须严谨,才能方便商业交易。

刘襄觉得需要先定个标准,摆摆手止住了随从官吏的马屁,问造纸工师道:“这一张纸,靡费几何?”

工师略作思考,回答道:“一张纸,十个大钱,因为是试做,人力物力多有耗费。”

这个道理刘襄懂,实验室产品和批量生产的商品,成本自然不同。

他继续发问:“若正式生产之后,成本能降到多少?”

“大概一张纸两个大钱。”

四尺宽六尺长的一大张纸,若是考虑到书籍的尺寸,应该是一尺宽,一尺五寸长,一大张纸能裁成十六张。

十六张纸,两个大钱的成本,即便不考虑贩运的加价,也是有点高的。

现在他治下的粮价一石大概五十多钱,一斤粮食还不到一个大钱,相当于一斤粮换几张纸,这个价格对推广纸质书籍还是有些阻碍的。

这么一想,他有点气馁,算了,不能要求太高,还是先定下标准吧,成本的问题,随着熟练工人的增加,以及扩大生产规模,总会降下来的。

“大纸五张为一扣,书籍用纸,裁成一尺宽,一尺半长,一扣为九十张。造纸工序记录成册,由将作监归档,并传回书城,开始生产。”

他想了想又说道:“尽快培养熟手工匠,分派去汉中、绵竹、成都、襄阳,建造工坊,扩大生产。传令书城秘书监,校对、抄录的书籍,今后全部改换成玉扣纸。”

“谨遵大司马令谕。”一众官吏拱手应命。

“蓝田工坊工师、曹长赐爵上造,住坐工匠赐爵公士,学徒、力役赏千钱。工坊扩建五倍,人员由将作监尽快调集。”

“谢大司马隆恩!”造纸工坊上上下下欢欣鼓舞,赏钱赐爵,谁会不高兴呢?扩建工坊,代表着现任的人员必然会相应的提升职位,谁能不开心呢?

刘襄在一片欢呼声中,启程返回长安,一路上他都在思考印刷术的问题。

纸的质量达到了,汉代本就有油烟墨,只需稍作改良,增加油性含量,便能拿来印刷。

至于雕刻字模,有难度吗?

大汉的工匠能在枣核上雕出花来,雕刻反字的难度算个什么?

那么,活字印刷还会远吗?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