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四百六十一章 提前布局丝绸之路(2/2)

了这种陋习,到明英宗后期才废止,再后来,清朝入关,又有了变动。

话题扯远了,说回长安的宫人。

董卓迁都的时候,这些宫女自然也跟着迁到了长安,但这一路对她们来说,就是灾难,能选进宫中的,姿色不会太差,几千人遇难,至于什么难,不用明说了吧。

这两年老董秽乱宫廷,李傕等人入长安之后,分占各宫,凉州兵没少拿宫乐。

等刘襄掌控长安的时候,城内各宫,总计有宫人一万一千三百余人,没了一半。

宫中女尚书赐死怀孕的宫女,刘襄其实是没有权利去管的,但他已经知道了这事,实在没办法当做看不到。

照着这种处置方法,得赐死多少人?被祸害的太多了,她们又反抗不了,犯罪的是别人,不该由她们来承担恶果。

宫中宦官很少,存活下来的这一万多个宫女,他不信任她们,也不需要这么多人,困在宫中实在没有必要,干脆借着这事,放她们出宫好了。

“令宫中裁撤役使、采女,有家人的,发放路资,传信家中来接,无有去处的雇佣为工,将明光宫改建为织造工坊和府库,雇佣的宫女专司丝绸锦缎的织造事宜。”

打通丝绸之路,是早就做好的规划,长安是,也是最大的商品制造和集散之地,明光宫这么大的地方,还是用来赚钱比较实在。

那些高价值的商品,正好在这里囤积、制造。

顿了一下又说道:“除织造工坊之外,再建立肥皂工坊和铸币工坊。”

长安周边没有上好的瓷土矿,瓷器只能从邢窑、磁窑往这里运,但丝绸和肥皂可以在长安制造。

至于铸币,是因为通商之后,钱币的需求必然大增,而汉人的铜钱也是利润很高的商品,汉、唐、宋的对外贸易,你如果不知道该做什么生意,可以拉一车队的铜钱去西域,稳赚不赔。

千年以来,汉人的铜钱一直以铸造精美,工艺发达,而受到周边所有国家的青睐。

“诸葛瑾,这事……”刘襄想了想,涉及宫闱,诸葛瑾办不了,改口说道:“传信冀州牧刘虞,拜其为司徒,兼任宗正,接令之后,即刻前来长安。任命袁涣兼任冀州刺史。”

“传令水衡都尉田豫,调工师前来长安,筹建长安铸币工坊。”

“传令京兆尹张郃,开春之后征集工匠、力役,筹备物料,多多益善,准备改建长安,以及在三辅兴修水利、开垦荒地。”

建章宫改建是早就定下来的,明光宫也得改建,他还想在城北附郭建造大型市场和仓库,用来为通商做准备。

三辅有人口一百六十多万,可田地只够七八十万人耕种,多余的劳力他不想迁走,更想用来在关中平原开荒。

要支撑征伐西域,还要支撑以后的丝绸之路,粮食总靠别的地方运输,靡费太大了,每在三辅开出一亩地,便能节省不少的运输消耗,这是要早做准备的。

要想大规模开荒,兴修水利、挖掘河渠是第一步,百姓是无法独力承担这种大工程的,必须官方组织。

刘襄其实还有另外的打算,想趁机锻炼出一批建筑工人,能不能快速的稳定商路,这批人很重要。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