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四百四十八章 贾诩肯定有阴谋(2/2)

崤函道以三门峡为中心,三门峡以西只有一条通道,以东有两条通道,南边走洛水河谷,叫做南崤道,北边自然是北崤道了。

六万大军以黄忠率领的护军营为前部,夏侯渊、曹仁、蔡瑁、张勋率领的四万人为中军,其余兵马为后阵,三部人马迤逦而行,蔓延二十多里,过谷城向函谷关行进。

汉朝的函谷关跟秦朝的函谷关不是一个地方,虽然都在崤山山区,但一东一西差了三百里。

汉函谷关在崤山山区的东向入口,秦函谷关在三门峡西边的桑稠原,因为汉代之时,黄河河道下切,露出了桑稠原北边的河滩,从河滩上就能直接通行,所以秦函谷关失去战略价值,自然就废弃了。

武帝时期,重新选址,建了新的函谷关。

现在,汉函谷关也被董卓给废了,关城残破,早已无人驻守。

过了函谷,再路过新安县废墟,继续行进就到了后世的义马,当年楚霸王项羽就是在这个地方,坑杀了二十万秦兵。

路过这里的时候,老曹来了灵感,絮絮叨叨半天,可惜,一句诗也没能憋出来。

切,说好的大诗人呢?

刘襄很失望啊。

继续西行就到了渑池县,也没人了,倒不是董卓迁民的时候烧毁了,是之前胡轸驻兵于此,抢得太狠,百姓不是死了就是跑了,活不下去啊。

然后军队抢不到补给,也撤了。

渑池西面的陕县也是如此。

都废弃了。

凉州兵是真狠呐。

陕县境内有渡口可以通往北岸的河内郡,但大军并没有北渡黄河,而是继续向西行进,进入了陕西。

陕西是周朝就有的地名,陕县境内因流水冲刷,四面陡,中间平的高地,叫做塬,其中有一处叫陕塬,周成王时期,周公和召公辅政,以陕塬为界,东边叫陕东,由周公治理,西边叫陕西,由召公治理,这就是陕西的由来。

刘襄能带着大军以每日四十里的速度,悠哉悠哉的走崤函古道,是因为随时能得到对岸的补给,而李傕、郭汜等人逃散之后不见踪影,既没聚集兵马,也没拉拢羌氐,反正没见到他们反攻长安的动静。

奇了怪了,不会真的隐姓埋名跑路了吧?贾诩这老阴逼在想什么呢?

事情会往哪里发展,刘襄已经把握不住了,难道自己要直接攻打长安,废皇帝自立?

其实,也不是不行。

以前是忌惮以袁绍、袁术、曹操等人为首的士人集团,狭天子以令诸侯什么的,他不敢去碰。

现在,真的没什么可担心的了,想借用李傕郭汜那些凉州人的力量攻破长安,就是希望能省点力气,也不想坏了名声。

毕竟,弑君、篡位什么的,不好听,对收拢民心有阻碍。

走出崤函道,来到桃林塞的刘襄,皱着眉头看着关墙上的守军,琢磨着下一步该怎么走。

他相信贾诩肯定有算计,只是自己还没看出来。

那些凉州的混蛋玩意跑哪去了呢?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