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四百一十五章 我认识他老丈人(2/2)

陈宫低头思索,他当初认为曹操是明主,结果被抛弃,兖州在其手下,结局好不了。

刘骠骑对士人不亲厚,要收回田地,可并不是白拿,人家用钱和产业换,兖州在其嘴边上,想要硬抗,无异于自掘坟墓,与其被打下来,主动投靠也不失为一个办法。

他娶了陈留出身的蔡夫人,对兖州士人应该不会过于苛待。

“文礼公,我等先拜会刘骠骑,还是先请托伯喈公?”

“先与张孟卓谈妥,兖州已经残破,不可再分裂了。”

“孟卓性情恢宏,赈穷救急,倾家无爱,也时常忧心眼下困局,必不会以私财得失阻碍大局。”

陈宫有信心劝服张邈,张孟卓为人慷慨大气,不在乎个人得失,当初义兵讨董,曹操招兵,散的就是他的家财,一点犹豫都没有。

曹孟德弃兖州于不顾,张邈也是极为不忿的。

眼下投刘骠骑便是唯一的出路,他不会因为那点私人田产反对,身为八厨之一,这点品德还是有的。

何谓八厨?厨者,能以财救人者也,八厨的意思,是指愿意赈济黎民,救危扶困,最慷慨无私的八个人。

见陈宫这么有信心,边让当即起身。

“既如此,事不宜迟,吾便北上书城,去寻伯喈公,促成此事。”

“辛苦文礼公奔波劳碌,吾今日便骑快马去说服张孟卓。”

两人分头而行,为残破的兖州寻找生路。

这一切刘襄都不知道,他在认真的察看河堤,不是他小题大做,黄河不老实,而且一出事就小不了。

河堤是个系统的工程,任何地方出事,其他地方都会受到牵连,若放任不管,会酿成大祸的。

南岸一旦泛滥、改道,不说青州、徐州受到波及,北岸也会缺水灌溉,谁都好不了。

走走停停,一天只赶了六十里路,东郡的河堤还不错,是下了力气的,这一路也碰到了巡视和维护的人员。

可惜,远远的看到他们就吓跑了,没能问一问具体事宜。

晚上在河边扎营,有个自称苍亭亭长的人拜见,说是奉东郡太守之命,前来劳军。

“劳军?有意思。”

刘襄对这个人挺感兴趣的,古时送物资犒劳敌方军队的事情,虽不多,但也发生过不少次。

犒师之礼源自春秋,属“五礼”之一的军礼,多用于远途作战,势弱的一方准备酒食,犒劳款待敌方军队。

这既是礼,也是一种示弱的表现。

大概意思就是,我守礼了,你打我的时候,不能太狠。

也有一些以犒师之礼为计谋,用来退敌的事情。

《左传·僖公二十六年》记载:“公使展喜犒师。”僖公十六年,齐伐鲁时,鲁公派展喜犒劳齐军,一番说辞之下,齐国退兵了。

公元前627年,秦国的军队突袭郑国,行军途中,路遇贩牛的郑国商人弦高。

这人是个机智的,装作郑王使者,赶着牛就去犒军了,意思就是说,别偷袭了,俺们都知道你们已经来了。

然后秦国就退兵了。

像这样的事,不只一次的发生过。

里面有很多智计的较量。

自己被敌方犒军,还是第一次,挺新鲜的,刘襄很好奇,这人是个什么想法呢?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