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四百一十三章 我终于看穿你了 荀文若(2/2)

,直接在开阳附近聚起了五万多人,多为往日部曲,还有一部分是雇佣而来的百姓,未曾攻打其余县城。”

荀彧忧心忡忡,他倒是不担心无法剿灭叛贼,如今大军合围,一战可灭,他担心的是主公对士人的态度。

自己好不容易缓和了主公对士人的偏见,降低了抵触之心,结果琅琊王氏造反,规模还不小。

功亏一篑啊!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何其愚蠢!

刘襄点点头,没有波及其余县城,这是个好消息,看着叛军营地里面,一张张惊恐的面容,平静的说道:

“分田之时,记录的各家部曲、佃户的黄册,找出来,挨家去查,凡参与者,收回田产,贬为贱籍,发去辽东终身苦役。

他们想当奴才,那就让他们的亲眷、族人、子孙,世世代代都当奴隶。”

他心里的怒气并不重,只是觉得失望,自己的路自己选,他们愿意当奴才,可以,成全他们便是。

荀彧有些惊慌,这是两三万户,十几万人,如此平静的贬为了奴隶,主公心中的怒意必然是没有发泄出来的,那么怒火会发到哪里?

千万别弄出一场屠杀来,那就彻底跟士族决裂了。

他真的很希望看到主公现在就暴跳如雷,至少把心中的怒气发泄出来,这样就不会波及其余的士人,平叛就止于平叛,可别变成了清洗。

“主公,造反的只是小部分人,还有很多人是心向主公的,不如只诛首恶,余者赦免了吧,迅速平定叛乱,方为重中之重。”

荀彧清楚,还有很多人在观望,迅速平息事态,才能安定人心。

“我对他们太好了,有恩无威,失之懦弱,致使他们不知敬畏,这不对,有错就得改,先贤早就说过的道理,我却没能理解,恩威并重,宽严相济,方为正道。”

刘襄跟荀彧思考的角度不同,他在考虑怎么管理百姓,荀文若却在担心他会屠杀士人,两人根本不在一个频道上。

“恩威并重,宽严相济,此为正理也,主公当重责首恶,宽恕余者,安定人心。”

荀彧找到个话题的切入口,继续劝说,他真的很担心牵连过甚,士族大多沾亲带故,万一主公来个夷三族,那杀的人可就太多了。

刘襄眨了眨眼,把思绪从底层小民那里抽出来,回想了一下荀彧的话语,明白了,这是在担心自己忍不住怒意,屠戮士人。

屁股决定了脑袋,阶级决定了思维,荀文若的心里,士人才是最重要的,那些小民,他并不重视。

自己对他的吸引力,不是能让百姓过上好日子,而是能结束乱世,创造太平盛世。

施仁政,只是手段,不是目的。

“文若不必忧心,叛乱的八个家族,抄家、斩首,不会牵连别人,制怒的道理,我还是明白的。”刘襄笑了。

什么世家造反,什么百姓参与叛乱,都不重要了。

“我终于看穿你了,荀文若。”他在心中默念。

心情瞬间好转,能看穿本质,才能建立信任,才能放心的任用。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