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三百六十八章 牵扯一下兵力(2/3)

正好让水军练练兵,也看看主力战舰的实战效果。

刘襄不慌不忙的等待,顺便看了下青州的分田情况,还去视察了一下新建的金矿。

可袁绍却寝食难安,汝南已经被他占据大半,五万兵马正在跟袁术的六万大军对峙,南线还有扬州的四万友军,优势明显。

但是,徐州出乱子了,黄巾冲进了东海、下邳,声势越来越大,广陵、彭城怕是难以幸免,属下呈文来报,贼寇纵横,人数十余万,攻破了三座县城,各地都在求援。

刘宜程陈兵边界,轻骑入境游曵,留守的部队不敢调动。

确实不能调动,那人比袁公路的威胁大多了,让他入了境,徐州必然不保。

可汝南形势大好,此时退兵,前功尽弃,他不甘心。

逢纪出言献策:“主公,我军可多造声势,假作驻军修整,夜间悄悄派遣兵马出营,回返徐州剿匪。在此期间,令扬州兵马加紧攻势,再派出使者,说服曹孟德,先灭袁术,再取地盘,许他南阳便是。”

“南阳若真给了曹孟德,他势力大涨,吾怕压制不住啊。”袁绍还在犹豫。

逢纪劝道:“主公要支持曹孟德,全力支持,那刘景升对南阳郡志在必得,两人同入南阳,一山怎容二虎?让他们争一争才好。”

袁绍颔首赞同:“好,便依元图之计,何人愿出使曹操?”

“吾愿为主公分忧。”审配起身请命。

“那便辛苦正南了。”

袁绍写了私信,一并让审配带去,又下令多置旗号,加固营垒,暗中派遣外甥高干为主将,颜良为副将,领部将何茂、王摩、夏昭、吕旷,率兵三万,趁夜出营,回返徐州剿匪,并抵御刘襄攻伐。

袁绍本部停驻不前,周昕、刘邈的军队也停止了进攻,他们要保存实力。

陈温的下场可不好,拼得损兵折将,拼掉了袁术四万大军,结果被袁绍的族兄给替代了,官职、兵马、地盘全都没保住。

殷鉴不远啊。

这可不行,给老袁家卖命,得聪明点,保住实力才能立足。

出使曹操的审配也是铩羽而归,老曹已经打到宛城了,你一封信就想让他回军?吃到嘴里的肉,怎么可能再吐出来!

跟刘表争南阳还用你支持?我自己不会打吗?

汝南的战事突然就停了,毫无预兆,三路进攻的大军,你看我,我看你,都等着别人先有动作。

袁术总算缓了一口气,自庐江败退,敌人就围上来不停的打,城池丢了一座又一座,部队根本没有好好修整,士气低落得厉害。

终于能歇一歇了,看样子是北边又出兵了。

被袁术念叨的刘襄还待在昌安县,可第二路军队已经出手了。

水军在海商船队的掩护下,进入了琅琊县的码头,因为经常往来于此,管理码头的小吏一点都没怀疑。

琅琊县在琅琊郡的最东北角,没有布置什么兵力,对从海上发起的进攻也是准备不足,周泰、凌操领兵从城门杀到县衙的时候,琅琊令还在吃鱼脍。

他很淡定的嚼着生鱼片就投降了,像琅琊这种边角小城,没什么战略价值,根本就没几个守军,拿什么反抗?

他知道东边一两百里外要打仗,可跟他有什么关系?他又没人又没粮,靠着给过路的船只卖水过日子,谁胜利就投谁便是了。

其实像琅琊令这种想法的官吏不少,郡国之中的几个战略要地打完了,边边角角的县城基本上是传檄可定。

刘襄打琅琊,是因为胶州湾的水寨还没修筑好,用那里做停泊的地方,然后骚扰南方的港口,给徐州的乱局再添一把火,试图牵扯敌军的兵力。

如果不在近处拿到一个港口,水军就得在北方五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