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二百八十七章 我没有高尚的理想(2/2)

时提高价格买入,在粮价居高之时低价卖出,用以稳定民间粮食价格,以及丰年囤积,灾年开仓,用以备灾救荒。

又下令在涿郡的北新城,上谷郡的沮阳县,玄菟郡的高句丽县,辽东郡的西安平县建立四处军备仓,专门储备军粮,由将军府派人直接管辖。

以北新城规模最大,负责支撑南下冀州、西进并州的战事。沮阳次之,负责支撑西北战事,高句丽和西安平最次,负责储备军屯余粮。

设立这两种粮仓,是防止各县官吏会趁着供给商人的粮食减少,在县属粮仓上下其手,中饱私囊。干脆降低各县府库的粮食数量,让他们少点动手的空间,监督十个粮仓和监督八十多个县的粮仓,他选择简单一点的做法。

他一直信奉一个道理,空子越少,监督越严,处罚越重,清官越多,反之,就是大家一起贪,清官亳无立锥之地,成了珍惜动物。

能防范一点是一点吧,不可能所有官吏都是清廉如水, 这是人性啊,能有什么办法呢?

朱元璋剥皮楦草都阻止不了,有信仰的新中国也难以例外,这个问题根本就无解。

办事情的,监督的,制衡的,官吏总会越来越多,老的既得利益者阶级被推翻,新的利益阶级会诞生,周而复始,生生不息。阶级矛盾永远不会消失,他只能去缓解,去引导,争取为底层百姓留下一口活命的吃食。

他一点都不高尚,他从来不信这个主义那个思想,他只是想让自己活下去的同时,让他治下的百姓也活得有点人样子。

仅此而已。

大队骑兵一路急行,旌旗猎猎作响,铠甲映日生光,马蹄敲打大地,好似闷雷响鼓,士卒昂然顾盼,各个威风凛凛,大军声威煊赫,无人能慑其锋。

但是,沿途的百姓居然毫无恐惧之色,指指点点,议论纷纷,无知幼童竟敢争相效仿,雀跃欢呼。

当真是胆大包天!

很好!

刘襄很是满意。

要是安平军像净街虎一样,惹得百姓争相躲避,那才是出了大问题。

见他笑得欢畅,跟着一起返回的袁涣心中思绪翻涌,幽州的军民在大汉真是独一份,哪有百姓不怕军队的呢?也就是这位,凭着在军中和民间的声望,造就了这样的奇特景致。

真是矛盾的人物,体恤小民之心,无有半点掺假,汉人、胡人他都会怜悯,可也能面不改色的屠杀几十万人,胡人、汉人他都没少杀。

这个性子,真是难以捉摸。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