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二百七十三章 民以食为天(2/2)

找不到。

在草原上,野兽比牲畜多,牲畜比人多,行走百里,可能都碰不到一个人。

这就是汉军北伐最大的难题,战前准备的补给都吃完了,还没找到游牧民族的主力。

草原分裂的时候,他们躲着你,等草原统一了,他们的骑兵太多,南下劫掠的速率太快,汉军被动防御跟不上节奏,你的大军刚刚聚集起来,人家已经抢完走了。

等你冲进草原准备报复性杀戮一番,结果找不到决战的机会。

粮尽而退,别提多憋屈了。

所以,这次的斩获真的不错了。

收割的快乐到此为止,刘襄下令聚兵。

足足用了五天的时间,十九路人马才收拢完毕,又上缴了两千多头牛,万余只羊,三百多匹马。

难楼还上缴了羊皮四万张,牛皮三千张,都是新剥下来还没硝制的。那些熟皮子被族人裹在身上取暖了,不好强行剥夺族人的战利品,否则,他真想全都献上去。

他想了很久才想明白,为什么乌延能得到将军的欢心。不可能只是因为投靠的早,乌延部当初都要灭族了,人口不及他的一层,现在他们的势力跟自己差不多,这可都是将军扶持起来的。

将军为什么扶持他们呢?

是因为他们和将军手下的商队关系密切,乌延部只管放牧,商队的人帮他交易,然后一起分钱。幽州需要皮子,他们就卖皮子,幽州需要活物,他们就卖活物,这怎么可能不赚钱?

乌延的日子让他很羡慕,他也想得到将军的信任,可他不认识商队的人,谁知道会不会被骗啊,商人最会骗人了。

所以他求到了刘襄这里。

“启禀将军,我部也想跟乌延一样找商队合作,乌桓人不会做生意,我也不知道哪个商人可以信任,求将军给我部派个商队,我们也想跟乌延部一样,投身到将军门下。”

难楼的意思,刘襄听明白了,想跟军属商队绑在一起,彻底的投身,得到自己的信重,可难楼不明白,刘襄信任乌延部和轲比能部,不仅仅是因为他们跟商队合作。

最主要的是,这两个部落已经改换了主食,他们和汉人一样,主食为粟、麦,有时候也吃点稻米。

民以食为天,这个道理放诸四海皆准,不管是汉人还是胡人,食物永远都是最重要的。主食的改变就等于彻底的依附汉人了,时间一长,民族的饮食习惯就会彻底转换,他们的后代自然就成了真正的汉人。

这比商业捆绑更加的牢固且有效。

无论是商业交易也好,文化输出也好,教胡夷之人种地也好,这些都是手段,目的就是要他们改换食物的结构。

当主食变得跟汉人差不多的时候,汉化就自然而然的完成了。

民以食为天!

这个道理先贤一遍又一遍的念叨,很多人听不懂。但是,刘襄觉得自己已经品出了一些味道,这也是他自信能够汉化那些胡人的原因。

民以食为天,食物的构成决定了人的生存方式,而生存方式决定了人的思维模式。

思维决定阵营。

阵营是什么呢?在上古时期,阵营就是族群,族群演化了民族。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