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316章 古今辩论!战斗力爆表的孔融!(3/6)

这人际关系,可着实太差了,压根就不可能选得上。

“哼!”

可祢衡全然不知道反思,而是冷哼一声,独自发着闷火:“这帮顽固的家伙,没一个真正识真英雄的,这段时间以来,我祢衡展示的辩才,难道还不够?”

“简直岂有此理!”

祢衡心底的怒火腾得燃起,久久不平。

“你还是有人欣赏的。”

孔融闻听此言,哂笑一声,提醒道:“你是三票,除了你我外,还有旁人投了你,只是你自己不知道罢了。”

“会是谁呢?”

祢衡皱着眉,努力回想近日的友善者。

可是......

足足半晌,愣是一点思绪都没有。

不过,孔融倒是因此得了片刻的安静,能够好生研习,为即将到来的辩论,做最终准备。

时光荏苒,日月如梭。

眨眼间。

辩论之日来临。

皇帝行宫,玉堂殿。

刘辨身穿九龙袍,头戴珠帘冠,端坐于大殿上首。

在其下方,卢植、杨彪、郑玄、司马徽并排而座,乃是首次辩论会的评委团。

殿中左右两侧,各式古今文经的辩手,一个个尽皆是高冠博带,锦衣华服,跪坐一侧,庄严肃穆,不苟言笑。

实际上。

双方虽然没有发声,但在眼神上,已经有了长达至少一刻钟的对撞,甚至连空气中,都弥漫着一股火药味,彷佛一声令下,便要下场开撕。

大殿两侧,数以百计的儒生落座于辩手后方。

第一排主要是记录员,每两个人,负责跟踪一员辩手,以免贻误、错记,而跪坐其后者,尽皆是列席旁听的儒生。

“没想到,咱们陛下竟如此年轻俊朗,眉目之中似有股浩然正气,怪不得南阳在陛下的治理下,颇有股大同世界之兆。”

“是啊,纵观当今天下,唯有南阳可称太平,陛下自己尚且在这狭小行宫中居住,居然愿意花钱给老百姓盖房,实在是难得呐!”

“以前我还不相信陛下乃天选之人,但是现在,我深信不疑,只有陛下,才能真正振兴汉室,再造盛世乾坤。”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陛下自入南阳,才不过一年时间,便有丰衣足食之兆,五岁稚童皆能诵诗,此即是中兴也。”

“听说陛下已经成功收回了不少耕田,而且南阳豪族皆大欢喜,此既是托古改制,我以为陛下是偏向咱们古文经的。”

“陛下在雒阳时,得上天眷顾,断桥助阵,又携玉玺于南阳正位回宫,这些不正是咱们今文经所倡之事吗?陛下必是偏向咱们今文经的。”

“......”

正当殿中鸿儒学者窃窃私语时。

司徒卢植起身,转向刘辨,欠身拱手:“陛下,时辰已到。”

刘辨恩的一声点点头,摆手吩咐:“既如此,便开始吧。”

司徒卢植颔首:“喏。”

旋即。

他转身面向众儒生,朗声言道:“自武帝罢黜百家,设立太学与五经博士起,经学日渐兴盛,后有刘歆立《古文尚书》《古逸礼》《左传》,经学遂分古今。”

“......”

“两百年来,古、今文经内斗不断,各执己见,各成流派,难成一统,不利教化民众,经国治世,终难大用。”

“......”

“是以,陛下征召天下鸿儒至南阳,开辩论,研经学,意在求同存异,融合古今,万望诸生各抒己见,明辨圣人本意。”

“......”

卢植在宣读开场白时,刘辨的注意力则在最终的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