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二百六十一章 赚钱啦,第一批蚕茧赚钱啦(2/3)

200斤。

不得了,第一次养殖,就这么好的收成。

这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说明鱼县能够养出高质量桑蚕,能够产出符合出口标准的创汇产品!

全镇欢腾!

缫丝厂大卡车把鲜蚕茧拉走,梁晓南去结了第一批的账,按照签订的合同,鲜蚕茧3块钱一斤的收购价,她拿到了15万9千块。

这个金额确实很大,但是缫丝厂和县里领导没有一个妒忌的,因为他们都知道,梁晓南那个桑园投资很大。

县里和纱厂、缫丝厂领导都去桑园参观过,单那些拖拉机、播种机等等就投入1万多块,桑苗投入,梁晓南说一亩地300块钱,一万亩……

梁晓南说这就是她只能种植2000亩叶桑的缘故,没那么多钱买桑树苗了,人家要她分期付款。

而且这个15万9千块,还得支付南峰镇养蚕厂和个人养殖户每斤1块钱。梁晓南最后到手10万6千元,和她的投入简直是九牛一毛。

梁晓南该哭穷的时候得哭穷,露富没啥好处。

县里毫不犹豫地赶紧付钱,不妒忌,一点也不妒忌!

梁晓南把10万多块钱扔到空间里,回南峰镇,把5万3千块钱直接给二狗子。

二狗子是厂长,手里有钱了,别人才记得你是个官,不然都只当你是个管。

二狗子卖鱼卖草莓,赚了几千块钱,还是第一次见到过万的钱,激动的他,先自己数钱。

太激动,数了好几遍,数到半拉就忘记数到多少了。

看梁晓南笑眯眯地瞧着他,他才后知后觉地觉得这个动作不妥,立即道歉地说:“嫂子,对不起,我不是不相信你,而是我没有见过这么多钱,我要找找腰粗的感觉。”

梁晓南能理解,想想去年6月初她刚来那会儿,晓北看见个10块钱,都激动得语无伦次。

本来她想着给二狗子把第二批蚕籽留下,但是想想,先叫大伙领钱狂欢两天再说。

在南峰镇蚕厂养殖的工人加上管理人员一共122人,每人分到100块,除了个人在家里养殖的,蚕厂最后留下了3万8千块钱。蚕厂投资也很大,总要有一些收入。

梁晓南从南峰镇回到大坑村,梁晓北已经忍不住把自己家那半亩地给种了地瓜,鱼塘消毒了,准备把水灌上。

李刚也来了家里,跟着梁晓北忙前忙后。

梁晓南看着他俩,有一个瞬间她有点恍惚,因为梁晓北和李刚猛地一看,模样竟然有5分像。

都是大眼睛,都是瘦瘦的,脸型也像。

怪不得她第一次见李刚就一直觉得很亲切,原来竟然是和晓北有一丢丢的像。

梁晓南说:“今天蚕厂第一批茧子已经弄好了,我这边也告一段落,晓北我们可以走了。”

晓北说:“姐,你把鱼塘养起来吧,刚哥和二牛哥都能看住,铁柱大爷也说帮着一起看,应该问题不大。”

李刚说:“姐姐,你放心,我以后就住在鱼塘那边,我日夜都不远离。”

梁晓南还没说话,就听着梁奶奶在院子里说:“哎呀,你这孩子,怎么背这么多柴?”

田兰香高兴地说:“梁奶奶,你们以后烧柴都不要自己去砍了,我每星期给你们送两次。”

“这怎么行,你们姐妹多,你妈妈又给你们生了个弟弟,你们忙自己的,我们这人少,烧不多。”

梁晓南走出来,才发现田兰香送来好大一捆木柴,说:“兰香你不用送柴,你好好照顾你妈妈,你弟弟妹妹。”

田兰香激动地说:“晓南姐,我第一批蚕茧卖了62块钱,这都是你帮我的……我下一批要多养。”

梁晓南说:“你看情况,能多养就多养,这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