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93章 必须把握住这个机会【求订阅】(3/3)

而在场的这些人,要说对徐磊没有任何微词显然不太可能。

以往他们要主导什么项目研究,从打报告申请到审批在到项目正式开始,中间的流程需要花费不短的时间。

可徐磊连华科院的人都不是,却能在短短几天时间内让这么大的科研项目立项。

简直是让人羡慕嫉妒。

另外就是徐磊口中的顶级光刻机问题。

他们所拥有的理论知识以及实践经验,都告诉他们想要突破硅基芯片的物理极限,生产出1纳米规格的芯片来,这基本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但偏偏杨森平对此极为信任,甚至不惜把他们从各大分院抽调过来。

若最后项目研究失败,这份责任可绝对不会小。

不过质疑归质疑。

他们对徐磊的能力还是比较肯定,否则也不可能连续打破多项海外垄断技术。

只是光刻机的研发工作不比软件方面的技术,徐磊这次能有怎样的表现谁也不敢保证,可既然已经成为此项目的研发人员,并且对徐磊刚才的态度还算满意,也只好先尽自己的最大努力配合他去攻克顶级光刻机制造技术。

这样就算最后项目研发失败,他们也不会有什么责任。

不多时。

当在场所有人仔细查看了徐磊规划出来的这份项目分工文件后,脸色却顿时变得非常怪异。

最终只见一位头发半白戴着眼镜的中年男子忍不住质疑道:“徐工,激光器负责光源的产生,其功率波长直接影响芯片的制程工艺,你只安排了两位助手是否太少了点?”

徐磊知道说话这人是光学领域的院士郝耀平,曾在光学技术的研究上做出过重大贡献,也几乎快是这次所有项目研发人员中最具资历的。

所以他也是表现的非常尊重,连忙开口为其解答道:“激光器确实是整个光刻机的核心部件,但我有把握获得波长最短的极紫外光源,所以两个助手暂时足够了。”

“把更多的人员安排在其它部件的研究上,能够有效提升研发的效率。”

在徐磊的安排中。

由他主要负责激光器光源和光刻胶的问题。

控制软件则让星瞳辅助开发。

至于物镜系统和复合材料等部件,则需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升级优化,所以他把大部分研发人员都安排在了这个地方。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