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七百一十章 天符树(2/2)

到了望乡台。

望乡台是一座巨大的平整石台,在一处崖下,从哪里能够一瞰夹川丘陵小盆地的全景。

崖上有三株巨树,每一株都得三人合抱。

“这就是天符树。”

“不是香樟吗?”杨和和张辛夷都认识这树,明明就是大樟树。

周至笑道:“是樟树,不过这樟树传说中有些灵异之处。”

“相传汉代张天师张道凌曾经在安乐山修道,他走之后,这里的树上就常常留下神迹,树叶上经常出现一些虫子的咬痕,这些咬痕和道家的符文非常相似。”

“这个传说到北宋都存在,因为大文豪苏东坡路过我们夹川的时候,也听过这传说,还留下了两首诗表达了自己的怀疑。”

“这两首诗的名字老长,叫做《过安乐山闻山上木叶有文如道士篆符云此山乃张道陵所寓二首》。”

“其一曰:

天师化去知何在,玉印相传世共珍。

故国子孙今尚死,满山秋叶岂能神。

其二曰:

仙人已不死,外慕堕空虚。

犹余好名意,满树写天书。”

“这两首诗都是写的‘不相信’这三个字。苏东坡认为这些传说,其实都是土着‘好名’,故意攀扯名人罢了。”



“可是他这么做,却又是给后人留下了攀扯的东西对吧?”冯雪珊嬉笑道:“苏东坡也是大名人,可不比那个罗解元出名太多了?”

“雪珊说得对。”周至笑道:“我们夹川虽然地处偏僻,可是当年经过的名人也有不少,大名人还有黄山谷、杨升庵、张船山,都留下过关于我们夹川的诗词。”

“加上一会儿我们会见到的摩崖石刻,真要攀扯起来,凑一个碑林是一点问题没有的。”

张路抬头看着巨大的樟树:“肘子你说宋代就传说安乐山上树叶有纹理如符箓,那我们夹川古代叫做符县,符阳,是不是和这个有关啊?”

“路路通是善于思考的。”周至鼓掌笑道:“夹川是在西汉元鼎二年置县,当时就叫符县,到王莽改为符信,到光武改名符节,到西晋恢复符县,东晋改为安乐,直到北周,方才改置现在的夹川。”

“所以苏东坡也有读书不细的时候,符县这名字的由来,比张道陵所在的年代,还早了一百多年。也就是说先有的符县这个县名,后有的符阳这个雅称,之后,才有了张道陵来修道。”

“如此一来,因果可能就有了颠倒,不是张天师走后,安乐山上树叶才长出道家符文,完全有可能是天师在此见到天符树上的符文,方才悟道的。”

众人都是大乐,直说周至的推断有理,这就又又得掰扯了。

天符树下有一条很险要的小道可以下到望乡台,望乡台是一个从悬崖上伸出来的圆形平台,除了边缘有些风化出的下弯圆弧以外,整体非常的平整。

在这个平台上可以完美地远眺夹川,因此得名“望乡台”。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