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四百九十七章 辕门斩将(2/4)


一封传与汜水关闻太师,告之大军动向,希望汜水将士临机决断,配合袁洪。

貥当这些一切都做完之后,纣王又批驳起了这么长时间各处传来厚厚的公文,直到天色将明。

纣王方才舒缓了身子,靠在软垫之上,随后望着那一直在身旁陪伴,不肯离去的妲己,目光再次望向天外,猛的叹了口气。

……而西岐这边姜子牙自从得了太白金星与广成子支持后,又见袁洪一路行军,带着疲惫不堪的士卒来到西岐后,心中冷笑连连。

这一日姜子牙站在岐山之上,有士卒匆忙前来禀报道:“袁洪已到达西岐城下,正励兵秣马,但纣王却在岐山扎营收拢士卒,两军相距数百里,首尾不能相顾。”姜子牙掐指一算,便已知其详,紧接着暗自点头窃喜。

“袁洪啊袁洪,本以为你是个难缠的对手,却没想到是个庸才!”貥

“既然如此,那便怪不得贫道了!”如今西岐大军,当陨今日,于是传令道:“命南宫适、武吉点一万人马,往岐山安营,阻塞路口,不放任何人马过来,使得袁洪,殷纣二军首尾不能相顾。”二将领命,随即点齐人马下山。

而后一声鼓响,隔着七十里就望见岐山脚下驻扎着一支人马,乃是成汤号色。

于是南宫适就在对阵处安下营寨。此时天气炎热,三军皆是站立不住,只见空中火伞施张,好不难受。

于是武吉对南宫适担忧的说道:

“吾师令我二人出城,此处安营,难为三军枯渴,又无树木遮盖,恐三军心有怨言。”貥南宫适也同样望着那头顶的烈日愁苦,有心想说些什么,但却最终还是没有说出口。

只是劝道:“丞相此为必有缘故,吾等只需遵从便好。”武吉无可奈何,虽然烈日晒的浑身难捱,但也催促众军占据山路。

一夜过后,第二日天上正午,就有辛甲到营内与二将相见,说丞相有令:“命把人马调上岐山顶上去安营。”二将听罢,心中甚是惊讶,百思不得其解,此时天气热不可挡,还上山去,不是找死吗!

辛甲却只道:“军令怎违,只得如此。”貥二将没奈何,只得点兵上山。

三军怕热,无不张口喘息,着实难当;又要造饭来吃,取水也是不便,军士无不埋怨。

而这边纣王屯兵在茂林深处,见岐山上有人安营,纣兵无不大笑:“此时天气,山上安营,不过三日,不战自死!”是故纣王也不主动请战,继续收拢士卒,就是要看他们到底搞得什么名堂。

至了第二天,姜子牙领着五千人马,往西岐山上来。南宫适、武吉下山迎接,上山合兵一处。

统共一万五千人马在山上绞起了幔帐。姜子牙坐下,望了望天色,只见烈日当空,炼就尘埃,绿柳青松飞禽走兽尽皆遭灾。

凉亭上面如烟燎,水阁之中似火来。万里乾坤只一照,行商旅客苦相挨。

姜子牙坐在帐当中,面中更带得色,随后令武吉道:貥

“营后筑一土台,高三尺。速去筑来!”武吉领命去了。而后西岐辛免将早就隐藏在岐山内的车辆并许多饰物催上得山来,报与姜子牙。

于是姜子牙令人搬进行营,与众将士散发饰物。众军看见,只吓得痴呆半晌。

车辆里面竟是那过冬用的厚厚棉袄,不仅如此,各种棉鞋斗篷应有尽有,好像把这过冬的用具,此刻尽皆搬到了这西岐山。

姜子牙也不解释,而是登记造册,点名发散,一名士卒一套棉袄,配上斗笠,全都领将下去。

众军拿到手中,尽皆忍不住自嘲笑道:“这棉袄如此厚重,吾等若是穿将起来,怕是死的更快了!”

“丞相莫不是想不到办法对付殷商大军,所以想让吾等自己穿上把对方笑死?”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