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13.边吃边聊(2/3)

二十几个儿子,虽然有的凶残,有的不成器,有的纨绔,但是都没有大傻子,个个都很聪明。

这些事,朱棣不是傻子,不需要成渊挑明说。

“王爷,朝廷在试探你的反应。周王已经被流放云南,结局已定,你们就算议罪,也没有多大的效果。”

成渊肯定的说出看法。

沉默的朱棣开口苦笑:“周王是本王五弟,他如今遭难被流放,本王议不议论,都改变不了五弟被流放的事实。

如果本王不议罪,惹来陛下和朝廷的怪罪,岂不是把整个燕王府拉进去陪葬。

本王觉得还不如找几条不关轻重的罪,朝廷也无话可说。”

成渊摇头,表示不同意朱棣这样的说法,历史已经有过清晰的发展。

朝廷抓周王,是黄子澄和齐泰他们的试探,用这个方法测试态度。

诸王软弱,束手就擒,这下正好削个痛快,朝廷不再畏惧他们,不出两年,按照历史上朱允炆的速度,九大藩王别活了。

诸王反抗,朝廷正好有借口削蕃,还要一削到底。

说白了,这次就是试探藩王的软硬来了。

“王爷,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故事你听说过吧,唇亡齿寒的故事你也知道。这故事的另一个意思就是,不管怎样,你们到时候都会受到殃及。”

“成先生的意思?”朱棣询问。

“我的意思是你不能示弱给朝廷,听说其他的王爷都还没有议罪,他们为什么没有?其实就是在看王爷怎么做。”

朱棣摇头:“你以为本王有多大影响力,那么多兄弟,数年不见,都是自扫门前雪。一大家子妻儿老少,轻重他们知道。”

只有同仇敌忾,朝廷才会觉得削蕃有些难啃,但这次周王这里大家只顾自己,都不会有好的结果。

“一旦各王爷只管自己。那朝廷就会将你们的势力瓦解,然后单个击破。等于王爷愿意任人宰割。”

成渊果断道:“王爷,如今最好的办法有两个,一个是你上书为周王求情,另一个就是拖着不议罪。”

朱棣懵了,这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拖着不是办法,

“就算我上书求情,可还是会有藩王为了自己,向朝廷议五弟的罪,这个本王无法保证。”

朱棣清楚,以前大哥朱标还在的时候,请他们几个兄弟喝酒相聚,经常会有几个不和。

但那时大哥在,他有能力让弟弟们心服口服,现在大哥,二哥三个已经相继不在。

自己有没有这个号召力,不清楚。

成渊道:“历来得民心者得天下,兄弟情义是伦理常情,天不可逆,这是天道。

听说开封百姓为了周王的事议论纷纷,应天府也已经闹得沸沸扬扬,这说明百姓心里有一杆称,这是人心。”

自古以来,天道人心才是最有说服力的,现在成渊只是提前灌输给朱棣。

建文元年(1399年),明惠帝朱允炆意欲削藩。有人告齐王有叛变意图,于是将其召至应天府废为庶人。

成渊相信,这些事情都会成为朱棣起兵的积累。

“王爷,据我所知,众王爷到现在还没有上书朝廷,说明什么,说明他们也都不愿意,不愿意污蔑周王谋反。

王爷你带兵数载,天下百姓都看着呢,只要你无愧于自己的内心就好,如实上奏。公道自在人心。”

看到朱棣有些疑虑,成渊说出了自己要做的:“王爷知道我是有些江湖兄弟,周王爷的冤屈他们可以帮忙去散播,可以救周王一命。”

百姓的言论在某种情况下就是民心,朱棣知道这样做对他们藩王有好处。

今上喜欢以仁孝治天下,收腹民心,这个法子可行。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