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317章 独自探古墓(2/2)

剑,拳意中也带着剑意,其实自身就相当于与太阿合炼的另一把剑,他自己找到了这种感觉。

不过,这两柄剑之间的互相感应,非常直观的描述出了这种状态,就是一种传承心法,让唐成领悟的非常透彻,这是他以前没有过的感觉,看来物性的自然淬炼远远超过人的感应。

到目前为止最大的收获,就是见到了这样两把剑,对于他来说就足够了,以后的炼剑可以非常直观的进入真正的炼境状态。

同样的,还有一个问题也让康慨很疑惑,那就是关于这三座奇异相连的墓葬的断代。

根据土层分布、葬制、墓砖、壁画残留他初步确定是汉代古墓,但是在那两把青铜剑的剑格上见到的却是阳刻的古彝文字。

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车同轨、书同文,原六国文字一律改写小篆,到了两汉时期,笔画更为平直、书写与辨认更为方便的隶书流行,古老的春秋战国文字早已消失,更何况是南夷文字,怎么会出现在汉代的器物上呢?

唐成看见了那两把剑,用神识仔细查探其物性,解开了姐夫的疑问:墓葬的断代没错,大约在东汉年间,但那两把剑却不是来自中原汉民族的,而是南夷古物。

他当然没有和姐夫讲解什么神识,只是解释了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不仅当代西南有各民族群居的现象,古时也有多民族共存的现象。

那两柄剑可能一直在彝人部族世系中流传,一直到东汉年代,才被那两个年轻人带入墓葬中。那么,问题又来了,那两个年轻人通过一种特殊的仪式守护主墓中的人,他是什么人?那能够透射灵性的器物,又是什么呢?

唐成腰间扣着登山绳,双肩和左手腕上都分别系着一支手电,挎包里带着刷子、竹签、泥铲、小刀、镊子等考古用具,从地表那个被挖开炸塌的大洞缓缓滑到墓室中。

考古工作者通常担心的倒不是传说中的机关埋伏,因为那种传说仅仅就是传说而已,真正配置有机关的墓室是少之又少的,就是秦始皇陵在发掘的过程中也没有见到所谓的机关。

他们最担心的是因为自己的进入损坏了古迹,所以尽量避免,用这种方式落地是最小心的举措。

虽然唐成胆大又心细,但康慨还是不放心,让他戴了一个防毒面具下去。

唐成用左手下照,看见了结实的砖地,落地时踩在地砖上抖了抖绳子,向上喊道:“姐,这里没有问题,也不会塌,你放心,不用管我了,自己去喝鸡汤吧,我要在下面待一阵子。”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