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三十九章板甲的优劣势(2/3)


“若不是吾儿提醒,为父差点忘了。”

大明的地方官员为了表示自己清正廉明,上任之后,一般都是住在官衙里,但也仅仅只是明面上如此。

官员为官一任,怎么可能不在地方捞点钱。

钱捞多了,放在官衙总感觉心里有点发虚,没安全感。

所以大多都会选择在本地买一套宅子,专门用于豢养外室和存放捞来的银子。

到了明末,吏治崩坏,贪官污吏横行,这种事情变得越发寻常。

赵德全身为知县,虽然上任没多长时间,但其贪婪的嘴脸却也是显露无疑。

短短几月时间,便在原平县买了宅子。

肯定还积攒有不少的银两!

甚至说不定赵德全的家产,比原平县的府库还要富。

刘老爷颇为感叹的说了一句。

“哈哈,为父今日总算了解流寇为何攻破一城必取府库,必掠乡绅了。”

……

刘老爷派出人手去抄没那些乡绅的家宅和田产。

刘易则是带着武库中的武器兵甲,返回了刘家在东山的矿场。

原平县武库中虽然武器不少,但质量就有些没办法说了。

大明朝廷的某些人,连和建奴作战的边军的武器兵甲都能克扣,就更别说这些州县的武库了。

那质量,还真不一定就能比得上王家的斧头!

为了保险起见,刘易压根就没准备使用武库中的兵器,打算将那些兵器干脆全部回炉重练。

随着水力锻锤的出现,刘家的矿场上兵器甲胄的生产速度正在呈现直线上升趋势。

一块块铁锭被水力锻锤捶打成了铁片,在铁片外包上压实了的棉布,定上铜钉固定,一副棉甲便大致成型。

至于说刘家的矿场上能不能做出欧洲的重型板甲。

答案是能!

但是刘易却并不打算给昭武军装备重型板甲,最起码暂时不准备。

原因很现实。

因为就算是能做出来,昭武军的军士也穿不了。

欧洲重型板甲的优点十分突出,防御力强,但其缺点也与其优点一样突出。

太笨重了!

一套合格的欧洲重型板甲,厚度在三到五毫米以上,一套全身甲重达上百斤乃至更多……

昭武军军士都是贫苦流民出身,一个个瘦的和竹竿子似的,给他们穿上那么一件重型板甲,估计连路都走不动了。

防御是有了,但连路都走不动了,那还战斗个屁啊。

就算是在欧洲,能够穿得上重型板甲的,也就只有那些从小生活优越的骑士贵族。

现在欧洲一般平民的身体素质,甚至还不如大明呢!

最起码在十九世纪,开启工业革命之前,欧洲人的平均身体素质是绝对比不上中国的,即使是满清统治下的中国。

如果可以的话,将来刘易或许会挑选出来一部身高体壮的精锐士卒,给他们装备上重型板甲,当做压箱底的精锐。

但是目前,刘易绝对不会去搞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

按照性价比来讲,现在最适合昭武军的甲胄,就是看起来贼几把丑的棉甲了。

棉甲对比其他甲胄来说,很轻便,对火铳弓箭等远程投射武器,还有不俗的防御能力。

虽然丑,但真的很好用。

关键是造价还低!

是最适合这个时代的战场的甲胄,否则的话,就不会不管是明军清军都大量的装备了。

一套套甲胄被从矿场中运了出来,装备给了昭武军的军士们。

刘易看着昭武军的士卒在换装后奔赴青冈山,心中默默祈祷。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