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448章 争权夺利(2/3)

马中锡的老迈和脾气大肆攻击。但是,以张延龄等人为首的众人另辟蹊径,他们盯着刘宇猛攻,攻击的那一点恰恰是刘宇最为人不耻的一点。便是在刘健倒台之后,刘宇上了一本,历数刘健之过,和刘健撇清关系的行为。

“刘宇刘大人,朝中之人都知道,是前内阁首辅刘健刘大人一手提拔的。当时刘大人言必称学生,行必自谦晚辈,每日早晚去内阁叩首,可谓是恭敬之极。当时朝臣们有人开玩笑说,他们二人都是河南籍官员,籍贯相同,搞不好是父子二人。这当然是玩笑话。然而刘宇刘大人不但不否认这一点,还到处跟人说,他也觉得自己和刘健性格相貌相似,搞不好真的是失散的父子也未可知。虽然刘宇刘大人也是开玩笑,但是这种连自己亲生父母都可以拿来作为逢迎刘健的手段的行为,着实令人不齿。由此可见刘宇刘大人的人品堪忧。”

“更让人嗔目的是,刘宇刘大人在弹劾案后一反常态,不但断然否定自己和刘健的关系,甚至连自己是刘健提拔的事实也予以否认。还上奏大肆对刘健攻击。那折子诸位也都看到了,说刘健生活奢靡云云。可笑的是,说刘健一顿吃一头肥羊。这简直太好笑了。刘健那么能吃,怎地形容枯槁?一头肥羊几十斤,谁能一顿吃得下一头肥羊?这种落井下石忘恩负义之举,着实令人不齿。这样的人入内阁,岂非是让人以为我大明朝鼓励这种行为。若人人效仿,岂非礼崩乐坏?”

以上便是张延龄站出来说的一番话,毫不留情,句句扎心窝子,把个刘宇气的是脸色铁青,差点当场昏过去。虽然他确实干了落井下石的事情,但张延龄的话明显是添油加醋的夸张,并且上升到了礼崩乐坏的高度。怎不让刘宇羞怒欲死。

相反,对于杨廷和的资历浅和李东阳的师生关系,张延龄李东阳们自然另有一套说辞。除了强调注重人品学识之外,便更要强调举贤不避嫌的大道理。而杀手锏更是拿杨廷和曾被先帝选为东宫侍讲之事,来强调杨廷和绝非资历浅薄。一个能为太子讲学的臣子,难道不是德高望重?进一步扯到贬低杨廷和的资历和能力,便是变相质疑先帝的眼光,更是对皇上的不敬。将皇上曾经的侍讲说成是资历不足能力不够之人,更是恶毒的对皇上的攻击云云。

总之,在种种狡辩诡辩和近似于胡搅蛮缠的引申夸大的争吵和攻击之后。最后,双方各退一步,焦芳和杨廷和共入内阁。

而为了不让刘瑾跳脚抓狂,在吏部尚书的人选上,同意了焦芳兼任的任命。

经过一上午的撕扯争吵,最终,在午前时分,外廷六部和内阁的人选新鲜出炉。

内阁三人,李东阳为首辅,焦芳和杨廷和入阁为辅臣。吏部尚书焦芳,兵部尚书许进,刑部尚书屠勋,礼部尚书李杰,户部尚书顾佐。刘宇加兵部左侍郎,张彩加吏部侍郎。王鉴之刑部左侍郎加左都副御史。另有刘瑾举荐的人员若干入六部要害衙门任职。

对于这个结果,李东阳等人心满意足。总体而言,吏部兵部落入刘瑾之手,但是其余四部主官皆为外廷所得。更重要的是,杨廷和入阁,内阁之职形成优势。这是李东阳最为在意的结果。

对于刘瑾而言,虽然称不上大获全胜,但是吏部和兵部落入其掌控之中,这可是外廷最为强力的要害部门。其余各衙也有刘瑾安排的副手,总体而言尚可接受。

双方虽非皆大欢喜,但起码这个结果也不至于太坏。而这也正是张延龄所期待的结果。

帮助外廷对抗刘瑾,绝不是让外廷重新回到老路上。保持刘瑾对外廷的部分掌控和威压,让李东阳们处在威压之下,让两只争斗的老虎谁也杀不死对方,对于勋贵们而言是最好的结果。

当然,张延龄也明白,今日之后,自己和刘瑾之间的联盟便已经告破。刘瑾定然会对自己恨之入骨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