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二百八九节 胆大包天(3/4)

找窝子钓鱼,很偶然的机会,认识了黎国斌。

黎国斌也经商,这些年生意不好做,他坐吃山空,日子也很难过。

两个人都有共同话题,一来二去就成了朋友。

“冒充军人行骗”这个主意是黎国斌出的。刚开始的时候,无论黎国斌还是王卫东都没往深处想。黎国斌觉得王卫东有军人气质,就弄了一套少将制服给他穿上。王卫东本人有着深厚的军人情结,穿上以后很喜欢,他自己也没想过要故意骗人。

那天两个人在一个小饭馆里约着吃饭,正好王卫东穿着那套军装,偏偏饭馆老板认识军衔,看了军服上的肩章,当时就被震住了,主动过来跟他们套近乎,结账的时候还打了个八折。

王卫东当时喜滋滋地说:“这衣服可以啊!穿上就能吃便宜饭。”

黎国斌却由此想到更多。

他觉得,可以靠这个弄钱。

这年头到处都是办假证的。只要愿意花钱,就算你想要位列仙班,也能给你盖上玉皇大帝的专属钢印。

第一次行骗,证件虽然做的精致,名字却不是“虎崇先”,而是“张志光”。

黎国斌常年在商圈里混迹,他知道有些小商人口袋里有钱,却没有家世。财产与个人身份不对等,是这些人永远的心病。

“入伍就当警卫员,张哥是将军,只要他点头,你儿子的前途就有了保障。”

这是最好的理由和借口,当然要价也很高,一整套手续走完,至少也得二十万。

有钱的人,不一定有知识。尤其是黎国斌最初选定的几个敛财目标,他们对军内系统的了解几乎为零。

比如卖卤肉出身的老王,儿子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一听黎国斌这边有路子,也约了“张志光”将军吃饭。酒席上,“张志光”吹嘘:我祖上是张1作霖。听说过张1学良吗?那是家里的直系,辈分排在我前面。我们家是旁系,当年没跟张1作霖走一条道,从我爷爷那代人就跟着共1产1党干1革1命,只是到了我这代,知道的人不多。

在很多人看来,一些骗局其实很粗劣,无论路子还是语言“剧本”,简直滑稽可笑,甚至听着都会摇头。然而世界真奇妙,该受骗的仍然上当,傻乎乎的双手奉上巨款,高高兴兴等着“张志光”给自家儿子办理参军手续。

第一次,黎国斌和王卫东没敢真骗。

黎国斌多少还是有些关系,他托了人,找到辖区街道办事处的下属武装部,偷偷给卤肉老王的儿子报了名,参军入伍。

这是走正常程序,老王自己也能办成。

然而老王对这些事情一无所知。他固执的认为:这年头想要做事就必须找人。何况“张志光”在酒桌上也答应了————只要你儿子当兵,我保他三年以后直接当军官,晋升少尉。

反正老王儿子这兵是肯定当上了。至于三年以后是否真能成为军官……那是以后的事儿。

一顿饭,就弄了二十万。

黎国斌和王卫东看到了这里头的无限商机。

卖水果起家的老魏、卖小百货起家的老曾、卖药材起家的老李……黎国斌顺着把朋友圈约了一遍。

那时候,他做的小心翼翼。无论老王、老曾、老魏还是老李,他们彼此不认识,却有着文化程度不高,不看新闻也不看书的共同点。

他们都有着共同爱好:喜欢打牌打麻将,喜欢女人,爱面子,好吹牛。

花了两个月时间,顺着骗了一遍,前前后后弄了一百多万,黎国斌和王卫东每人分了将近六十万。

假如他们按照同样的模式和剧本继续骗下去,说不定还能成功几单,至少不会这么早暴露。

人都是贪婪的,而且有惰性。钱来的太快,导致黎国斌和王卫东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