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五百三十三章:到达松江府(2/4)

虽然铁路沿线修建有让百姓经过的桥梁或者涵洞,但是,如果没有铁丝网拦着,恐怕百姓们大概率不会去走那些桥梁或者涵洞。

火车的速度很快,如果看到有百姓的横穿铁路,就算当时瞬间刹车,也不一定能刹得住。

有的时候,如果火车上拉的人比较多,如果火车没有刹住或者在刹车的时候出现什么意外,很有可能导致火车脱轨,火车一旦脱轨,那么将是一场恐怖的灾难,车上的乘客,恐怕死伤无数!”陈松非常耐心的解释着。

有些时候不能寄希望于人们的素质,就算是在后世社会,素质,也是一件非常虚无缥缈的事。

陈松说的这些非常有道理,朱元璋也没有在追问。

从出了火车站开始,铁路两边的铁丝网就没有断过。

看着蔓延到很远的那些铁丝,朱元璋不停的感慨:“打造这些铁丝网,可要浪费不少铁。当年俺刚起事那会,军中军械数量有限,很多士兵用的只是长棍或者木棒,别说给人人配刀了,就算是用来打造长矛,铁都不够用。

现在,这些铁丝网从出了火车站一直到这里,都没有断过,听你刚才所说,恐怕从京城一直到松江府这几百里路途当中,几乎全都用铁丝网包裹着。

所使用的铁不知道有多少,如果放在俺刚起事那会儿,恐怕都能打造出上万把刀枪了!”

朱元璋咋舌不已,近几年的时间,虽然大明大学不断的告诉他有各种新技术的诞生,但这些新技术看起来都非常的抽象,如果没有详细的了解,朱元璋很难理解这些新技术到底有什么作用。

现在光是从铁路两边绵延不断的铁丝网来看,朱元璋就已经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

别的先不说,就光是这么多数量的铁丝网,要是按照自己刚刚立国那会儿来看,想要制造出来,恐怕都困难。

可是现在制造出来这些铁丝网,几乎没怎么费力,其中强大之处,可见一般。

“大学早在很久之前就已经对炼铁高炉进行了改进,在新技术加持之下,炼铁高炉的效率和成品率要远超于之前。

也正是因为有这些炼铁高炉的支持,所以才能制造出这么多的铁丝网。

如果没有新技术的支持,采用传统的方式,光是打造出这些铁丝网就很困难了,更别说再修建铺设的铁路了!”陈松一板一眼的说着。

“确实是,有些时候都不敢相信,虽然刚开始,俺并不知道你的心理学到底有什么用,但现在看来,确实很不错!”朱元璋非常满意。

其实刚开始的时候,朱元璋对陈松所创建出来的这个新学并没有抱太大的希望。

因为那个时候,儒家理学根深蒂固,陈松的这个新学就像是一叶小舟一样,根本经不起折腾。

再说了,传统的儒家理学绵延至今已经不知道有多少年,它没有制造出什么先进的东西,对于生产力几乎没有任何帮助,只不过是统治者们用来维持统治的一种工具。

说的难听一点,从汉朝董仲舒独尊儒术之后,其实儒家已经不是当初的那个儒家了。

后面的那些统治者们在统治的时候,往往也是采取外儒内法的方式。

儒家理学只是一种工具,是一种用来挑选管理人员的工具,是帮助统治者统治天下的一种工具。

最起初,朱元璋还以为陈松的这个新学和儒家理学大差不差,可能理论有些不太一样,但归根结底的本质还是一样。

那个时候,朱元璋只是把新学当成一个用来平衡儒家理学的工具罢了,他并没有奢求新学能够对这个天下有什么作用,也没有想到新学能制造出这么多有用的东西。

可根据现在的情况来看,朱元璋觉得自己当初的那个想法是错的,错的非常离谱。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