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四百七十九章:陈松的办法(2/4)

员上奏之事,会提前进入六部进行归纳,根据事情类型不同,进入六部分别处理。

处理不了的,再呈报皇帝。

这样一来,六部的权利就会再次膨胀。

可六部又通过六科来控制,也不怕出现什么问题。

当时张居正在内阁当中说一不二,他通过六科,来控制六部,让此法通行下去。

他也通过此法,将权力集中在内阁当中,以至于那个时候皇权旁落。

不可否认,张居正对明朝的贡献,但他那大肆集权,造成的影响也很大,以至于那个时候的万历小皇帝,对他又惊又恐。

陈松将考成法做了略微的改变,缓缓的说了出来。

将内阁这个机构隐没了,陈松不能说这个机构。

如果陈松说出内阁的话,那么就有瓜田李下的嫌疑。

“通过控制六科来控制六部,此法甚妙啊!”

朱标的眼睛瞬间大亮,脸上的沉闷一扫而空。

这个办法最关键的地方不是在于内阁,而是在于控制六科和都察院。

只要控制了这两个部门,那么考成法就能够彻底的实施下去,同时通过此法将六部死死地关在笼子里。

皇帝都是权力生物,朱标虽然仁德,可经过朱元璋这么多年的潜移默化,或多或少对集权这件事情也比较热衷。

朱标敏锐的发现,这个办法能更好的集权,而且也能更好的管理官员。

陈松对考成法的变革不止于此,当年督察院的那些御史,不停地参陈松,让陈松头疼了好长时间。

风闻奏事本来是出于好意,可一旦应用于党争之上,那么只会助纣为虐。

而且大部分时间,风闻奏事并没有什么用。

明朝中期之后,这些清流御史们甚至为了博名声,屡屡顶撞皇帝。

不管皇帝做的是对还是错,他们都会顶撞。

如果皇帝能够打他们廷杖,那正中他们下怀。

虽然廷杖很危险,搞不好会有毙命的下场,可一旦活下来,这个不畏权贵,貌似忠谏的名声,将会为他带来大量的收益。

正所谓打蛇打七寸,陈松要从根子上将御史的风闻奏事报销。

“如果想要将此法落实下,那么必须控制六科以及督察院。臣以为,可以将都察院下放,在每个地方,府一级设置都察院分院,用来检察官员。

同时,臣以为,官员要是犯法,应该和普通百姓区别开来。赐予都察院审判官员之权,用以审判和惩处官员。”

明朝的御史制度非常严密,都察院下设十三道监察御史一百一十人,分管纠察十三布政使司官吏的贪腐渎职和其他违法情事。

监察御史有权直接向皇帝上章弹劾任何朝臣,而且每位御史每年必须举劾两次,否则以怠职论处,轻则调迁,重则罢官免职。

这样一来御史们必须钻山打洞地去找寻官员们的错处,而且不能道听途说,必须写明某事发生在何年何月,有何人作证,御史挟嫌诬告,一经查出罪加三等。

这样的设置本意是好的,可不能长久。永乐年间之后,这些御史们就开始跳了。

尤其是嘉靖年间往后,这些御史们更成了党争的先锋。

所以说,必须要取消掉他们风闻奏事的权利。

“地方上的督察院分部,只有搜集侦查证据的职责,至于缉捕审判之职,只能由朝廷的都察院进行……”

陈松不停的说着,他说的这些糅合了后世的监察制度。

放在这个时代,简直就是破天荒的。

朱标听着陈松所说的这些内容,越听越兴奋。

虽然督察院失去了风闻奏事的权利,但却拥有了审判官员的权利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