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四百六十七章:再见解缙(2/4)

的整齐,基本上都用水泥硬化。

甚至还能看到一些四五层楼高的水泥建筑,而且,类似建筑的工地,数量也很多。

陈松在很早之前,给朱元璋说过经济的重要性,说过就业的重要性。

朱元璋深思熟虑之后,在修建这些东西,以及改建城中道路的时候,采取了募工制度,没有采用之前的徭役制。

不过,老朱是一个谨慎的人,不可能直接将徭役制度彻底的废除了。

在京城这里,可以采用募工制度,毕竟,京城这里的百姓,都比较富裕,物资也丰富,官府也富裕。

可那些边疆之地,官府没有那么多的钱,搞不起募工制。

想要将募工制推行天下,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走在水泥路上,陈松的心情变得舒畅。

可没走几步,陈松看到了一脸愁苦的朱棣。

这才刚回来,又是打了胜仗,按理来说,不应该这样啊,这怎么才过了一个晚上,就变得如此苦大仇深?

朱棣没有看到陈松,他带着三四个侍卫,穿着便服,在街道上漫无目的的逛着。

陈松将抱在怀中的陈炯昌放下,看向走在自己身旁的朱静安,道:“你先带着孩子回去吧,我过去看看!”

朱静安也看到了朱棣,她点了点头,带着陈炯昌离开。

陈松三步并作两步,来到了朱棣身后。

“殿下这可是有心事?”陈松的声音在朱棣的身后响起。

朱棣眼睛一亮,猛然回头,愁苦的表情开始消散,兴奋又重新出现在脸上。

“常青啊,没想到在大街上竟然能遇到你,本来还想去一趟你家里呢!”朱棣高兴的说道。

陈松走到朱棣身前,道:“刚才在街上散步,忽然就看到了殿下,只是殿下一脸愁苦的样子,让在下生疑,所以就想过来问问!”

“唉!”

朱棣长叹了一口气,一边往前走,一边说道。

身后的侍卫距离朱棣不仅也不远,朱棣此番和陈松的谈论,他们充耳不闻。

“此事怎么说呢,可能是俺的忧虑,也可能是俺想多了!”朱棣说道:

“你也知道,现在,北方边境上的鞑子主力已经被消灭了,如今俺爹要按照你之前的方法,开始治理草原。

以后,就算大明和草原有争斗,也不过是蝇头小事罢了。俺作为燕王,行的是镇守大明北方边境的事。

这以后草原太平了,那俺该干啥?以后,天下只会越来越太平,难不成,俺真的就像历朝历代的那些藩王一样,混吃等死吗?”

朱棣一脸愁苦的说着自己最近的难处。

说起来,朱棣说的这些话,现在看上去有些大不敬。

一个藩王,是没有资格说这些话的。

要是在其他朝代,说出这些话,就说明这个藩王心里不安静。

一个藩王,心里还不安静,还是战功赫赫的藩王,其危机不言而喻。

可在洪武朝,却没有多少担心。

“常青啊,你说说,以后,俺是不是就只能混吃等死了?”朱棣看向陈松。

朱棣能有这样的想法也并不意外,不管是现在还是历史上的他,永远都是一个坐不住喜欢折腾的人。

历史上的朱棣数次征伐大漠,数次对大漠用兵。

如果说让他就这样,什么也不管,什么也不做,安安分分的当一个太平王爷,比杀了他还要难。

陈松不知道昨天晚上朱元璋向朱棣说了些什么,但可以肯定,说的那些话不会太过难听,也不会太过直接,大概率这些愁苦是朱棣自己产生的。

“如果说殿下以后是一个混吃等死的人,那么这天下啊就没有勤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