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六六九章 解密(1)(2/4)


再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很多人都在想着发明发蓝光的二极管,但一直都没有实现。

如今,沈光林实验室的工作组实现了!

红、绿、蓝是光的三原色,可以混合出所有的颜色,包括黑白灰。

也就是说,只要发明了蓝光二极管,也就可以制作出发白光的光源了。

这对照明就太重要了呀!

灯用来照明能够有什么好处?节能,环保,寿命长,体积小。

很多人开始问了,蓝光是怎么发明的?

全世界那么多人在研究这个,竟然一直都没有突破,而沈光林实验室不但取得了突破,而且已经可以实际应用了。

嗯,发明蓝光这可是一个好故事,需要认真编制很久的。

故事就在彩色的屏幕里慢慢展开了。

记录片里,沈光林实验室发现蓝光二极管的事情要追溯到4年前,那个时候,他突然开始对太阳能光伏发电感兴趣了。

当时,沈教授对于卫星和太阳能发电是极为有兴趣的,为此他还专门跑到津门研究了半年多。

然而,在津门那么久,要说没收获是不对的,但要说收获很大也不准确。

因为,科学院把太阳能发电的技术带到津门之后,这项技术已经十几年没有进步了。

原因有几个,缺钱是最主要的因素,还有就是应用面狭窄,除了卫星使用,别的也不会用。

不过,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沈教授了解到,当前的光伏应用产品都是通过对半导体的加工来实现的。

像单晶硅和多晶硅光伏板是属于硅类半导体的应用,除此之外的半导体还有锗,还有砷化镓,铜铟镓硒等等。

正是在研发太阳能电池的过程中,沈教授了解到,砷化镓的光电转化效率是最高的。

这可是个好东西呀。

由此,他对镓这种金属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镓虽然很稀有,但是它的用途可就太多了,镓不但可以用于相控雷达,可以用于太阳能发电,而且还可以用于研发发光二极管。

正是在一系列的实验中,他们发现,镓的不同化合物可以制作出不同的二极管,这样可以发出不同的光。

既然砷化镓二极管能发红光,磷化镓二极管能发绿光,那应该也有一种镓的化合物能发蓝光才是。

沈教授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又根据门捷列夫的化学元素周期表和原子核外电子分布的不同规律,结合蓝光的波长,做出了大胆的判断:发蓝光二极管的物质肯定是存在的!

于是,研发一种全新的镓的化合物,能发蓝光,成了他实验室一个项目组的研究课题。

由于砷化镓和磷化镓的砷和磷都是三价的,其中三氧化二砷是毒药砒霜,3是剧毒气体,沈教授思考很久,也没有想到合适的镓的化合物。

故事到这里并没有结束,而是刚刚开始。

沈教授的实验室研发成功了转基因的抗虫棉,在抗虫棉的种植推广期间,沈教授就发现,使用的话费的主要成分是氮肥,无论尿素还是碳酸氢氨都可以发出刺激性的气味,这种刺激性的气味就是氨气3。

于是,他突然想到,氨气3中的氮是三价的,还要一种气体是三氟化氮3。

是不是可以通过化学反应制成氮化镓呢?

想到了就去做。

于是,沈教授就制定了合成氮化镓的计划,通过逐步实验,氮化镓就这样合成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