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五六四章 缘分(1)(2/3)

的表示,只是不经意的摆摆手:“哪里哪里,这都是我应该做的,而且做的还很不够。”

那种傲娇的神情,怎么都压不住了哦。

小姜却没有察觉,他还在继续沉浸在他自己的话题里:

“越是这样,就越显得您不容易。这几年在国外,我的志向跟以往有了很大的不同,我现在也说不好还要不要回去,在什么阶段下才能回去。”

这是小姜的真心话。

他自己的心情也很矛盾,如果不是遇到沈光林,他可能还要陆续奋斗个好几年呢。

直到某一天,他终于读到一个学位,在花旗国寻到了一份大学的教职,然后一边教书一边科研,终老于此地。

如果不是特殊的机会,估计此生是不会回国去了的。

这才是大部分留学生的日后发展路径。

沈光林表示理解:“每个人都有每个人要走的路,你无论怎么选择,做老师的都应该支持你。”

“确实,这些年国家是派了很多留学生出来,回去的也真的不多。刚开始的时候,我特别气愤,因为我希望他们能够像我一样回国去搞建设,现在,我淡然了很多。

真的了解了这个时代,我才明白,如果我在他们的位置上,我也未必会有勇气回国。他们留下来不一定是贪图海外的富贵荣华,大多是被人家的繁荣昌盛给夺了心志。

他们觉得,华夏和西方的差距这么大,自己见识过先进发达的国家了,再回到贫穷落后的华夏,可能会有些不适应。”

这是沈光林总结的这个时代学术精英的思想动态。

不可否认他们有爱国情怀,但是,他们出来以后,还真的未必打算再回去了。

小姜疯狂的点着头,他就是有点沈老师说的这个意思。

其实,他的内心里是很想回去的,尤其是遇到自己的偶像沈光林之后,他想回去报效祖国的心思更加重了,但是,现在的他还不能走。

“沈老师,我真的不是不想回国,是我还没有学到足够的知识,也没学到足够的能力。我要是现在就回去了,感觉就跟大学刚毕业的时候也差不了太多。所以,我还想留下来再沉淀一下。”

“你这样想也很好,我也祝愿你在学业上能够取得成功。总的来讲,花旗国的教学条件还是比国内要好一些,或许,以流失部分学生来换取国家的技术进步也是一种历史必然。”

沈光林知道,这些人现在是没有回国,但是并不代表他们不爱国。

如果机会合适,机缘巧合,他们说不得也会回去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的。

华夏人,有斩不断的家国情怀。

“不说这些了,咱们喝酒!”

沈光林又举起杯子,跟小姜碰了一下。

“小姜,你知不知道还有多少京大的同学在洛杉矶这里,改天把他们叫来一起咱们聚一聚,我在花旗国这边还有些影响力,我的推荐信也还是能够帮上一些忙的。”

这是沈光林突然想到的!

沈光林觉得,依靠自己的实验室是培养不来太多人才的,花旗国才是真正的人才培育基地啊。

京城大学来花旗国留学的人很多,来加州和洛杉矶的人自然也不会少,如果能够把他们聚拢起来,这是多大的人力财富?

有这些人才库在,还怕自己的公司人才会匮乏吗?

这只是一时之念,但沈光林越想越觉得自己英明神武。

沈老师实在太英明了吧。

小姜也觉得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